好多妈妈并不知道,独立睡觉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安全感的构建和性心理健康哦!
断奶、分床、分房、入托,永远是妈妈最关心的话题。
我的朋友圈里,有婴儿时期就分床睡的,也有孩子8、9岁还和父母同睡一个房间甚至同睡一张床的。虽然怎么睡觉,别人不应该指手画脚,但对于孩子来说,能够独立睡觉,和能够自己穿衣吃饭玩耍一样,都是自立的表现,值得培养和鼓励。
而且,好多妈妈并不知道,独立睡觉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安全感的构建和性心理健康哦!
不想阻碍孩子建立安全感?请他离开你的床
当妈的,对于孩子的哭泣总是很焦虑,很多因为心疼孩子,把和孩子分开睡的时间一再推迟——
“每次把他放回小床,他都要哭好久,看着真心疼,会不会觉得我不喜欢他啊?”
“他想方设法都要爬到我床上来,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停止哭闹。”
“自从说让他自己睡小床,一到睡觉时间他就紧紧搂着我,看着他的样子觉得好心疼啊!”
……
很多妈妈,就这样败给了孩子的“安全感”,但孩子的安全感真有这么脆弱吗?
每一次成长,都是安全感的升级
对一岁左右的小宝宝来说,有稳定住所——一个安定的家,有固定看护者——父母或者姥姥奶奶,饿了渴了、冷了热了、困了累了都能得到帮助,基本物质需求能得到满足,同时又被人关注,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当孩子两岁左右,开始有自我意识,想构建自我、证实自己,通过让自己更强大来获得安全感。而断奶、分床、分房、上幼儿园、上学……每一个阶段都是让他们更强大的契机。
所以,安全感的建立,伴随孩子整个成长历程,并且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每个阶段都要达成更高的目标,每个阶段都要建立起更高级别的安全感。
分床与分房也是一样。
妈妈说:“宝宝长大了,要开始自己睡觉了。”孩子的小脑瓜立刻转起来:一直都是和妈妈睡,我自己能睡好吗?不和妈妈一起睡,妈妈还会像以前一样爱我吗?那张小床有妈妈的怀抱安全吗?我会不会从小床上掉下去?晚上那么黑,我害怕了怎么办……
他们要处理这么多担忧,哭闹绝对是最正常的表现。如果妈妈因为宝宝哭闹,就放弃让孩子去尝试应该做的事,会延迟和拉长孩子建立安全感的过程,甚至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独立性的判断——他们会因为妈妈的放弃而认定自己的所有担忧都是正确的,不可以分开睡,这件事绝对不行,你看妈妈也是这样想的,我做不到……
妈妈放弃的次数越多,孩子的信心越少。妈妈要做的是安抚他、鼓励他,告诉他“你能行”。
太晚分床会导致孩子将来恋父/恋母
最近,女友S为了跟已经7岁的儿子分房睡觉,斗智斗勇、殚精竭虑。
作为“母乳喂养”的“铁粉儿”, S将儿子哺喂到3岁。儿子特别粘她,她也一度很享受这种密切的亲子关系。
但儿子渐渐长大,与爸爸的冲突越来越多,今天说让爸爸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吧,明天说让爸爸买个房子自己住吧……S反复告诉儿子,爸爸很重要,但儿子并不买账。
分房被提上日程,但进行得异常艰难。儿子没想到要搬出去的不是爸爸而是自己,他哭闹、摔东西、不肯睡觉,甚至绝食。
无奈之下,S求助于儿童心理学专家,这才知道,关于分房,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她为儿子哺乳到3岁,意味着儿子的离乳期安全感建立被延迟,独立自主性已落后于同龄人;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进入“俄狄浦斯阶段”,恋母情感萌发,哺乳期建立起的亲子关系很容易就演化为恋母关系。此时突然做出分房决定,儿子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只能以极端方式进行反抗。
恋父(恋母)是一条必经之路
6岁左右,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恋父(恋母)阶段,女孩儿恋父,男孩儿恋母。
在恋父(恋母)阶段,孩子会通过与异性父母的相处,充分感受与异性交往的状态,学着与异性互动和交流情感,同时会对同性父母有所排斥。
这种情感的出现,爸爸妈妈不用刻意回避。但要注意不能让这种情感持续太久,否则就容易发展成为恋父(恋母)情结。
脱离恋父(恋母)情感,分床、分房是最好的选择
分床,进而分房睡觉,是帮助孩子脱离这种情感的有效方法。
通过和谁一起睡觉这件事,孩子会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有所判断: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自己和他俩又是什么关系?妈妈需要帮孩子认识到,爸爸和妈妈是一个整体,孩子是另一个整体,两个整体是相互独立的。
爸爸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自己睡在另一张床上。这样孩子很快就会明白,自己没办法插足于爸爸妈妈之间,会渐渐放弃独占爸爸或妈妈的想法。
很多孩子都会在上幼儿园或小学期间早早喜欢上某个异性,这说明他开始把感情的触角从家庭向外伸展,孩子对自己爸爸妈妈的“恋情”正式画上了句号。
很多时候,孩子独立睡觉,不是孩子睡不着,而是妈妈睡不着。S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儿子确实很依赖她,而她又何尝不是在享受儿子的依赖呢?
分开睡,其实没有那么难
理论上,分床越早越容易,越晚越难。如果已经错过早期分床的好时机,那最迟要在孩子3~6岁时完成从分床到分房。
“宝宝,你已经是个很棒的大孩子,可以自己睡觉了!”
“洗脑”很重要,并且你是在陈述事实,不是在跟他商量行或者不行。
然后,通过读绘本或讲故事,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床上睡觉。就像爸爸妈妈有自己的房间一样,他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房间做喜欢的事,在自己的小床上舒舒服服地睡觉。你得让他觉得有自己的房间和床是件特了不起的事,当孩子对一件事产生期待,后面的一切都会容易得多。
培养孩子对自己房间的感情
很多孩子不想自己睡觉,是因为怕黑。在布置儿童房时,多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元素,如果他对房间的每个角落都熟悉,恐惧感会大大减小——他越爱这个房间,就越容易留在这里睡觉。
建立一个仪式
洗漱,换上睡衣,讲睡前故事,来一个晚安吻,最后关灯睡觉……你可以建立这样一套睡前仪式,使睡觉这件事成为一种程序。一旦进入这个程序,孩子就知道他要自己睡觉了。
发挥演技
新鲜劲儿过去后,孩子通常都会试图回到大床上来。爸爸妈妈可以假装不乐意:“哎呦,实在太挤啦!”“你压到我啦!”“哎呦,我会把你挤下去的!”当孩子发现大床不如自己的床安全舒适,并且自己并不是“那么受欢迎”,很可能会跑回小床上去。
确保温柔地坚持
无论分床还是分房,一定会有孩子半夜跑回来的情况。他们会哭闹、耍赖,竭尽所能留在妈妈身边。妈妈要做好面对这一切的准备,在安抚中把他抱回去,一次又一次。可以在他的小床边多陪他一会儿,温柔地坚持,直到孩子能够适应自己睡觉。
千万不要抱着“试一下吧”的想法,孩子一哭闹你就妥协,这种反复,只会强化孩子内心的担忧,影响孩子安全感的构建。
想知道我的女友S怎么样了吗?
她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首先自己坚定了分开睡的信念,并放弃突然要求儿子分房睡的做法,在卧室里添了张小床,准备“先分床,再分房”。她和丈夫还尽可能不加班,尽量一起陪伴儿子。一个月后,儿子终于肯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了。
她打算等半年以后,再把之前仓促准备的儿童房和儿子一起重新布置一下。现在,她确信,儿子会慢慢长大,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
闫涵妈妈说
喆同学快3岁了,我正考虑要不要分床睡。因为我和喆同学睡觉轻,喆爸爱打呼,我们娘儿俩已经把喆爸赶到别的卧室长达3年。有时我写稿子,让喆爸陪孩子一会,喆同学睁眼一看是爸爸,直接推他,说:“你去找你妈妈,别睡我妈妈的床,你走。”和文章里提到的情形差不多。看完好友宇言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时候和喆同学分床睡了,有时,真不是孩子不想独立,而是我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闫涵妈妈:母婴行业资深从业者,蒙台梭利育儿践行者,分享育儿知识、育儿经验、孕期知识、育儿故事,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道。个人公众号:闫涵妈妈(ID:yanhanmama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