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烦恼孩子学习自己太费劲,其实自主学习才是孩子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由之路。
我们已经遇到数百位中小学生家长提出同样的问题,而且我们相信还有百倍、千倍的家长有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不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
一颗健康的种子落在适合生长的环境中,不需要操心也没人替它操心;一部自动运行的机器,你不需要操心——尽管也许你还是会担心。你之所以为孩子的学习操心,说到底,都是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习惯和能力。
孩子不能自主学习,出现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作业拖拉、作业质量差、平时无事一考出事、学习成绩不稳定、做什么事情都没劲或者做什么事都没长劲......
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品质(成绩)其实由三个方面决定: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方法、习惯)。
学习态度差的不想学——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能力差的学不动——学不进或者听不懂;
学习行为差的学不好——效率低、不稳定。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开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对孩子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自主学习对父母又意味着什么?
根据我们的研究,人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会自主学习的,他们天生就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改变自己的改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而为什么到了小学阶段,这样的好奇就变得越来越少?这样的活力就越来越用的不是地方?这样的内在驱动力就越来越弱甚至慢慢消失了呢?
也许你要责怪孩子的老师,也许你要责怪我们的教育体制,甚至你会责怪整个社会环境。可是,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育体制和同样的社会环境不是一样培育出了不同的人才吗?这个世界上有个爹可以拿出来拼爹的人固然不少。可是真正成功的那些人,似乎都不是靠拼爹拼出来的。也许在不同的层面上,“爹”能够起点作用,可是从他们“爹”的那个群体里来讲,最后靠的还是自己。
我们无法轻易地替换老师,我们也暂时无法改革教育体系,我们自己也是构成这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让我们把讨论的焦点从外部因素上移开,回到我们能够影响到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上来吧:你和你的孩子。
改变你,很难。真的!也许有那么一段时间,你会意识到要改变,你会暗自下决心要改变,事实上,你也做了一些实际的努力和尝试并做出了一些改变。这都很好!不过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自己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所以让我们看看,如何可以具体地帮助到孩子们吧。
陪伴孩子学习没成效?督促孩子学习没反应?孩子作业拖拉?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稳定?所有这些都是为什么?
很多家长——主要是妈妈——对我们倾诉自己的挫折感: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休息、爱好、社交......可是似乎家里那个“小祖宗”就是不领情,照样拖拖拉拉,神游物外,照样搞得作业像是自己和孩子的一场战争。其实有些妈妈也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绩究竟如何好,最令她们痛苦的,大概是自从上了小学,亲子关系似乎就开始进入了低潮期,而且在不断滑坡——不断加速滑坡。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为孩子好,而孩子的感觉却是那么糟?
我们陪着孩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育他们!那么,您了解教育吗?教育究竟为什么?(回复作者“丁锋”获取《教育究竟为什么?》)
当你真正了解教育的目的之后,你开始知道:其实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么接下来,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陪伴,你的督促,你的苦劝,你给出的诱惑,你发出的威胁都没有任何意义。除非你的陪伴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宁和无言的支持鼓励,你的督促换成了不那么频繁的提醒,你的苦劝换成了对孩子实实在在努力的肯定,你设置的诱惑换成孩子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你发出的威胁不再出现......
孩子对着作业发半个小时的呆,作业簿上仍然一字未写,问孩子怎么了,回答说:“我不会。”然后家长一通讲:先讲“为啥不好好听课?”,然后发现时间过掉很多了,开始给孩子讲题,孩子在一边袖手旁观,最后把家长说的内容抄写或者听写到作业簿上,这一道题算是过关。......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你说:我也不想这样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做ta声称不想做的事情,是没有人相信的,而这次,我们相信你。彻头彻尾,你想要的过程和你想要的结果都没有出现,出现的都是你所不想要的。
“你不想这样。可是,怎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或者老师在问孩子。可是当做家长的自己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有无穷的委屈,无穷的怒气,无穷的憋闷呢?
现实生活中,您很少会停下来,看看自己究竟怎样,然后很认真很真诚地问自己一句:“你不想这样。可是,怎么会这样?”
所以,您所不喜欢的情境还是每天都在重复地发生着,也许细节上有那么一点不同,但是这绝不是您所关注的重点。当你停下来,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之后,你会感受到被你问了很久这个问题的孩子每次的感受。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孩子的耐受力——他们不但要不断承受自己的能力不足所带来的挫折感,有时还要面对成人的失望、埋怨、批评、急躁、讽刺、挖苦、甚至谩骂、甚至责打,然而他们还是坚强地长大了。
让我们暂时把所有的愧疚先放在旁边,看看究竟有哪些方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吧。毕竟,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所有的“副产品”——“负产品(负面情绪的产品)”都会得到有效的抑制和缓解。
同样的场景:发现孩子对着作业发半个小时的呆,作业簿上仍然一字未写,问孩子怎么了,回答说:“我不会。” 接下来会有所不同:
父母:请问你哪里不会?
孩子:我都不会。
父母:你可以把题目读一遍吗?
孩子:(读一遍题目)
父母:题目告诉了你什么?
孩子:题目告诉了我......
父母:这道题想问你什么?
孩子:我不知道。
父母:你可以再想想吗?老师今天课堂上讲了什么?和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时孩子回答得出来,那么他们基本上也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孩子答不出来,那你也可以至少确认一点:孩子今天上课没有好好听。接下来:
父母:需要我给你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再讲一遍吗?不过这样的机会只有3次(或者5次)哦。
孩子:好的。
父母:......好了,课本上的内容就是这样了。现在你再读一遍题目,看看这道题想让你回答什么呢?
孩子:我还是没有听明白。
父母:那我们休息3分钟,我换一种方式再给你讲一遍。......
孩子:我好像明白了。
父母:那你可以讲给我听一遍吗?
孩子:(把自己的理解讲给父母听)
父母:(根据自己的判断,确认孩子是否掌握了学习的内容)现在你可以自己完成这道题了吗?
孩子:(一般会愿意尝试一下)
父母:接下来的作业,你都自己先读一遍题目,然后再开始做,可以吗?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来问我,但是你需要告诉我,什么不会或者哪里不会。好吗?
孩子:好的。
总体而言,这天的作业效率也许是不高的,但是考虑到孩子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家长给其补课的时间不应该计算在作业时间内。为了避免第二天同样的情形再次发生,家长在作业完成之后,最好让孩子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课本看一遍,了解有什么是孩子之前所不知道的,然后就可以洗漱休息了。孩子了解自己有什么不知道不懂,第二天在课堂上往往就会比较主动地关注这部分内容。
不要指望这样的事情做一次就够了。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至少21天。任何习惯的巩固都需要至少100天的时间。
了解这样几点之后,你该明白,为什么我们在《教育究竟为什么》当中提醒你说:爱心、宽容和耐心是那么重要了吧?当然,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