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沈奕斐:学习是不是一定不快乐?

减负这个词汇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学习本身是不快乐的,学习天生就是一种负担,它会让人有压力,它不受大家欢迎。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在中国始终热度不减,而在人们接连进行的各式讨论和不断提出的种种解决方案中,“减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频词。但我其实一直对这个概念有所困惑,虽然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倡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如果再往深处细究一步,减负这个词汇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学习本身是不快乐的,学习天生就是一种负担,它会让人有压力,它不受大家欢迎。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的孩子真的只能在“多一点负担”“少一点负担”中艰难抉择吗?

如果从学术上探讨“学习是不是一定不快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在中国,学习“不快乐”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如此深入人心,不要说语数外这样的课程学习,就是学个游泳也能成为一场噩梦。 

我女儿五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游泳是在美国,当时她参加了一个游泳兴趣班,我送她去上课的时候,目睹了其中一节教孩子憋气的课程。

美国教练在简单的热身运动后,就把很多玩具往水里一撒,有些浮在上面,有些沉到水底。孩子们分两组争抢玩具。一声哨响,孩子们high得不得了,先抢飘着的,再抢池底的,先憋气抢一个,再憋得长一点,连抢两三个……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憋气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熟练,更重要的是,谁都没有觉得憋气可怕,女儿也从此爱上了游泳。

两个月后,我们回国了,还没学完的女儿要求继续,于是我帮她在上海也报了一个游泳班。但还不到一个月,女儿就对游泳失去了兴趣。我在接孩子的时候,也“见识”了中国教练的训练方法:孩子们排成一个队,然后轮流被教练按到水里,1、2、3……8,抬头,换一个……非常枯燥。孩子们如果在一旁打闹嬉戏,还会被教练训斥。虽然几年之后,女儿终于还是学会了游泳,但是她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已经被破坏了。

其实不仅是游泳这样的兴趣班,女儿在美国的半年小学生活,无论数学还是语言,她都学得兴味盎然,像游戏打怪一样完成一项项任务。尽管每天的作业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又是查资料,又是建模型的,但孩子从不觉得辛苦,甚至不认为是作业。而回到中国,上了五年小学,基本看不到孩子兴高采烈做作业的情形,也很少看到孩子做出一道难题的那种兴奋劲儿。比起随年级提升日益增加的作业量,孩子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才是我最担心的。

如何让孩子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也许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有什么比快乐更能激励大家坚持的呢?孩子玩游戏就从来不需要成人逼迫,他们会自己想尽办法找时间、找地方、创造条件来玩,因为游戏让他们快乐。如果学习也能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那还需要“看着”吗?

最近在国际教育界开始传播“游戏化”理念,主张用游戏的设计要素来实现非游戏的目标,这种方法在教育中大有用武之地。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让孩子在学习时像玩游戏一样因为快乐而专注、兴奋,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才是未来改革的重点目标。

当然,这样的转变实际上是非常需要专项技能和专业智慧的,它没有统一的一套模式,但是有一些游戏中的原则性设计要素可资借鉴,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要素是“成就体验”。游戏中总是不停涌现出一个个亟待你解决的问题,玩家必须用十二分的专注,才有可能完成。而游戏的快感也正是来源于这些挑战。每完成一个任务,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兴奋体验。而在学习中,我们总是只针对孩子出现错误的地方一再分析,而对孩子正确的地方却常常忽略不计,导致成就感缺失。在未来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自己总结、体验、享受成功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要素是“即时回馈”。游戏中对成功的挑战必须马上给出积极回报,这个回报越是快速、清晰、稳定,玩家对挑战的预期结果就越是明确,挑战的动力也就越大。大家直接抢玩具,看得见摸得着,就比虚无缥缈的“谁憋得久就给谁一个好玩的”要好得多。所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即时的回馈就很重要,最近的翻转课堂的尝试,正是关注到了即时反馈的力量。

第三个特征是“社交认可”。游戏中获得的回报之价值,必须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肯定和强化。如果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可以一起玩耍、交换这些刚抢到的玩具,就会更加事半功倍。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分享自己的心得,一起来探讨学习的方法,并能互相认可,这会有效的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动力。

一句话,其实学习可以变得很快乐。

(文章已获得沈奕斐教授本人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906
相关阅读
俞敏洪:我用这三招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你不妨试试

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智慧家长 0 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