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妈妈,今天有小朋友过生日

亲子教育,修炼的其实是父母自己,孩子是上天派来给大人们做教练的。

“妈妈,今天有小朋友过生日”

从前听到这句话,第一个反应是“哦,是谁呀?”

现在的反应是:“哦,这次给你送了什么礼物?”。

其实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在乎物质的妈妈,本意是想了解幼儿园同学之间送礼的尺度,以便以后合适地返礼。然而,次数多了,心里总有些小担心:这样送礼的风气,真的好吗?

个人感觉,大多数小朋友之间互送礼物的行为,主要为了分享。几乎每个家长都知道要教会孩子分享。毕竟,人是社会化的群居动物,分享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是生存繁衍的重要策略之一。放到现在社会,马斯洛的底层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分享慢慢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必备技能。

对小孩子来说,最直观好操作的分享对象,就是玩具。目前自家孩子收到的绝大多数礼物也都是各种小玩具,比如蜡笔,画本,手工材料等等。我相信父母们还是比较欢迎这一类物美价廉的小物品。

大家心中担心的是,会不会砝码越加越高,变成炫富和攀比的场景?

我思考了一下,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炫富?可能有以下几个动机:

1.求关注-用砸钱的方式吸睛,希望引起注意。

2.求羡慕-用财富让别人仰视

3.求认同-告诉别人自己是成功的,做的决策是正确的
写到这里似乎有一个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所谓缺什么求什么,正是因为缺关注缺认同,所以无法控制地向外寻求。

那么对应这些动机,想要引导孩子不要走上炫富攀比的道路,就是给Ta足够的关注和认同。而这些关注和认同,并不是无原则,而是源于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看着孩子,心里知道孩子有向好的本性。

当Ta倾诉,认真倾听;

当Ta哭泣,给Ta拥抱和支持;

放下手机,把孩子的事真当个事儿;

认可Ta的感受,与Ta共情。

一个孩子有了足够的能量支持,Ta就不那么需要从外部去寻找。

原则清晰以后,我接着想实际可以操作的方法。

如果我的孩子生日了,我是给小朋友们送礼还是不送呢?

我的答案是,送。送什么?

1.虚拟产品-比如有趣的亲子活动券,互联网时代办亲子活动的平台和app不少,可以找到价格合适,方便家庭自行组织时间参与的活动。

2.创意手工-可以让小朋友和家人共同参与的创意手工产品,可以是用到剪刀胶水的传统产品,也可以是油画乐器陶艺体验等稍稍有些难度的艺术创作。

3.独特手作-比如和父母旅行拍的照片,自己准备的旅行小故事讲述。

我认为,父母的价值观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老祖宗说了,“己所不欲,勿加于人”,如果父母自身做不到淡定从容不向外寻求,要求孩子能做到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又回到了一切亲子问题的原点:亲子教育,修炼的其实是父母自己,孩子是上天派来给大人们做教练的。

1024
相关阅读
欣赏孩子别样的生命

最近总有家长向我说起孩子磨蹭、行动慢的话题,就此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方面内容。.

寇明玲 0 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