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正确面对说谎

说谎,是很多家长所不能接受的。但是,说谎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只要想办法“杜绝”就没问题的事情。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对于家长来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孩子的说谎行为。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忽然有一天发现ta说谎了,家长们很难淡定地去面对这一现实。于是,说教、批评、打骂……用尽办法来“消除”这个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但是,结果却往往违其所愿。

        说谎真的那么可怕吗

        其实,说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言语欺骗行为。对于儿童说谎行为,很多心理学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Wilson,Smith&Ross曾经用自然观察法,对40个家庭2—4岁的儿童进行追踪,通过两年的观察,发现56%的2岁儿童和94%的4岁儿童在家里,至少要说过一次谎话。Talwar&Lee于2008年还提出了一个关于谎言发展的三级模型:初级谎言出现在2—3岁阶段,儿童开始故意做出看似合理却是错误的语言,但是,这个时期的谎言,成人很容易发现;次级的谎言出现于大约4岁,这个阶段的谎言,虽然成人能分辨出来,但是也要经过琢磨才能识破;第三级谎言出现在7—8岁阶段,这时候的谎言能够维持一段时间,成人往往需要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才能辨识。

        说谎行为表明了儿童哪些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谎言欺骗行为,是其心智发展水平到一定程度后的言语表现形式,是其“言语表达能力”的体现方式之一。同时,学前儿童是“执行功能”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Carlson等人认为:儿童说谎,必须要做到隐瞒他们希望隐瞒的真实情况,同时,还有表达出与事实相违背的错误信息。因此,为了保住谎言,儿童必须要能够抑制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表述。Zelazo&Muller将“执行功能”进行了定义,认为执行功能就是一组意识控制之下的高级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自我监控、抑制控制、计划、注意弹性和使用策略等。

 

        说到这里,并不是支持儿童“说谎”,而是需要家长对“说谎”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说谎还有那些作用呢?通过说谎这一行为,家长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一、了解儿童能力的发展水平

        既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说谎行为及说谎的水平不同,那么,我们很容易利用说的谎言发现,孩子说谎时,ta的“语言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发育处于哪个阶段。

        Evans&Lee与2013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试图发现2—3岁的儿童是否会说谎。操作前告诉儿童不许偷看,结果表明,参加实验的65人中,52人有偷看的行为,偷看的人之中40%的人说了谎,而说谎的人之中,16个人泄露了谎话,3个人掩饰了谎话,2个人拒绝回答问题。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说谎原因,往往是因为违规之后。由于小,大多数的儿童还是很诚实的。但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理解水平低,对语义泄露的控制能力还很差,所以,说谎的技能并不熟练。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偷看行为会减少,但是,偷看的潜伏时间延长,执行能力强的儿童说谎行为更多一些。因此,实验结论是:8岁以下的儿童并不是技能娴熟的说谎者。可见,说谎,其实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儿童日益增长的认知能力有关。反过来说,儿童的认知能力强,其语言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会强。

        在生活中,还有一类谎言,叫做白谎言。我们称作:善意的谎言。通过对3—7岁儿童进行任务测查,Talwar&Lee发现,65人的实验组中,85%的儿童在研究助手问他们:“在和我照相之前,我看上去还好吧?”这个问题时,出于礼貌说了善意的谎言。说谎者中,有11%的人在回答“你为什么不对他说实话”这个问题时,说:“我不想让他感到尴尬”。

        研究者采用失望礼物的方法检测3—11岁儿童的善意谎言,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倾向于说出善意的谎言。

         比较有趣的是: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年幼的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不愿意为他们的父母说谎。比如,实验者询问:“你妈妈喜欢这个礼物(肥皂)吗”?6—8岁和9—11岁两组儿童会回答:“是啊,我们需要肥皂”、“我们在收集肥皂”等,而3—5岁的儿童回答的就没有这么精心了。这也说明了学前儿童的白谎言同样受制于其认知和执行功能的发展水平。

        二、了解说谎的原因

        违规之后。研究发现,3—5岁的儿童在违规后说谎的人数会逐步增加,特别是4岁儿童说谎的人数,明显高于3岁儿童。其常用方法为:制造虚假痕迹、破坏证据等欺骗策略,而3岁儿童主要的策略就是说谎。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之所以说谎,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违背了家长的要求,从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惩罚性环境。Talwar&Lee在儿童谎言的研究中,比较了惩罚性的学校和非惩罚性的学校两种环境中,3—4岁儿童的说谎行为。惩罚性的学校以严厉著称,如,用棍子打、掴、拍头部,以及拧或者捏等公开性惩罚手段;另一所则以罚站和批评作为对儿童犯错后的惩戒。结果表明,说谎行为在惩罚性学校中,比非惩罚性学校的学生高出11.78倍之多,说谎后给出错误但合理解释的,比非惩罚性学校的学生高出5.23倍。

        这个数据表明,儿童通过经历违规之后,通过受到的惩罚很快就明白了:一旦做错了事情,就应该采用说谎的方式来让自己毫发无损。由此可见,严厉的惩罚只能给儿童增加了学习说谎以自保的动机性压力。

        从执行功能的发展看,严厉的惩罚性环境,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具有长期的负面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感到疑惑: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怎么就不改呢?也就是说,儿童越是处在严厉的惩罚环境中,他们的行为因为执行功能的缺失而越处于危险之中。

        谎言育儿。在家庭养育的过程中,儿童受父母教导方式的影响,这其中包括白谎言。如在一项实验中表明,在“收到失望的礼物”的情况下,有无父母教导,其说谎比例分别是86%和68%。这说明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自发地说出善意的谎言,但是,在礼貌的场合得到父母的指导,儿童更容易说出善意的谎言。

        三、反思自身的行为

        拒绝惩罚。Talwar等人以3—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把他们分配在三种情况下:父母在场、父母不在场以及和同龄儿童在场。观测父母违规(弄坏玩具)之后儿童的行为。研究发现,大多数孩子对其父母的违规行为讲了真话,年龄大的孩子比年龄小的孩子更可能将真话。但是,当儿童因为父母违规而受到惩罚时,数量更多的孩子对其父母的违规选择说谎行为。

        因此,当孩子被指责为说谎,屡教不改时,家长应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符合教育理念?我们都不愿意孩子说谎,但我们的行为,很可能就是把孩子推向说谎的根源。

        认真对待。国内已有研究还发现,母亲拒绝能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说谎。也就是说,母亲对儿童拒绝的水平越高,儿童说谎的行为就会越多,这说明,如果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拒绝、忽视、忘记或者置之不理,儿童就会越有可能说谎。相对于性别来说,母亲的温暖在说谎中的调节作用不同,即母亲的温暖程度越高,女孩的说谎行为越少,但对男孩的说谎没有预测作用。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儿童说谎,是他们学习的必然结果,也是其与交谈对象互动的产物,反映了儿童日益增长的认知能力,所以,不应该视“说谎”为洪水猛兽。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包括公正的管理和恰当的惩戒,而不是用形形色色的惩罚来制止儿童的说谎行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同样的,家长也不能漠视或者纵容甚至鼓励儿童说谎,而是以真诚的态度分析儿童说谎背后的真实原因和动机,鼓励孩子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尽量做到不说谎。


856
相关阅读
龙应台——父母也有“有效期”,不该偷懒那十年!

你知道吗,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限是到孩子青春期为止,在这之前,是教育他的黄金时段。.

亲子俱乐部 0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