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保护“问题少年”的好奇心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在今年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韦杰宁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学生。他的发明成果“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还曾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和最高专项奖——宝钢青少年发明奖。

在爸爸妈妈的眼中,韦杰宁从小就是一个“问题少年”。他说“我不是那种到处招惹是非的‘问题少年’,而是喜欢问问题,解决麻烦,不找到答案誓不罢休。”韦杰宁从懂事起就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热衷于跟在父母身后追问为什么:“爸爸,地球到底有多大?”“妈妈,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咦,这个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值得一探究竟。因为问题太多、太奇怪,爸爸妈妈也感觉经常应付不了。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时候的好奇心能否保持长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孩子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孩子提出的一个个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父母不可能都给出回应,但也绝不应敷衍孩子,厌烦孩子的“没完没了”,打击孩子思考的萌芽。父母对解答不了的问题,耐心倾听也表明对孩子的肯定,如果还能表现出对孩子提问的好奇,孩子会思考新的问题或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韦杰宁来说,尽管成为小发明家是老师的指导、自身的执着,但是从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则起了关键作用。

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有研究表明,孩子的问题所引起的发现和探索在儿童阶段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伯莱因曾进行过一项关于幼儿好奇心的测试。他向参与测试的儿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问题,同时让他们记录对每个问题的好奇和兴趣度。测试后再把题目的答案提供给他们,但答案是杂乱的,需要他们自己对号入座。之后又做了一次相同的题目,结果显示,儿童对他们很好奇和很有兴趣的题目,回答得明显好于其他题目。这说明在答题的过程中,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探索和钻研精神,韦杰宁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善于发现问题、提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马上就有答案,于是他就养成了用本子记下问题的习惯,问老师或是自己上网、翻阅资料,不找到答案誓不罢休。是他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促使他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动力,而学习、钻研又成就了他的发明。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不必超前教导和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有的父母过早地教给孩子一些他们日后能够自己发现的东西,比如北方的秋天树会落叶、冬天河水会结冰等等,就会减少或剥夺孩子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的变化的机会;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习惯于有问必答,或者替代孩子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很容易使孩子依赖于大人,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在儿童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兴趣的诱发。他主张儿童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建构自己的智力与思维能力。因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儿童能够主动自发地学习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给孩子动手做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对自然科学有着非凡的接受能力。在动手做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和用心求证而得出结论,是正确运用科学的力量学会用头脑做事的最佳途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是一对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弟俩日夜为制作能骑上天的“大鸟”而努力。这期间,父亲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酷似直升机的玩具送给他俩,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制造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俩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方面的知识,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的资料,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韦杰宁发明的“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也是在一次又一次动手实验中获得成功的。

“问题少年”韦杰宁获发明奖,给家庭教育诸多启示。在我们国家建立“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是实施国家战略决策的人力资源基础,也是孩子增强求知欲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父母们任重而道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842
相关阅读
与孩子一起和春天来场约会吧!

春天的脚步已然到来,你们还在等什么呢?带着你的孩子走出家门,与春天来个约会吧!.

老李宝宝 0 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