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欧洲儿童的性教育专区…

欧洲人对待性教育和生育教育,首先一个准则是科学的态度:坦白地告诉孩子生育到底是怎么回事。

欧洲人对待性教育和生育教育,首先一个准则是科学的态度:坦白地告诉孩子生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布鲁塞尔儿童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告诉孩子们小娃娃是怎么来的:

爱情和一张床

孩子来自于爱,来自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渴望,来自爸爸妈妈的那张床。

“爸爸妈妈相爱了。”

“他们喜欢两个人腻在一起抱抱。”

“爸爸和妈妈不一样。”

“他们在一起感觉很好,所以他们想要一个宝宝。”

妈妈的大肚肚,没有秘密!

好了,小宝宝有了,小宝宝在妈妈肚肚里怎样长大的呢?妈妈的肚肚,没有什么秘密,打开给孩子们看看,看得越清楚越好!

这些是什么? 不打开看绝对猜不到的。打开看了,才知道,是妈妈们的“肚子”和“肚子”里的“宝宝”。

妈妈怀孕一个月的时候肚肚还是扁平的,到九个月的时候,就很大很大了。

一个月的小宝宝,就那样。

3个月的小不点儿。

5个月,像个哲学家。

孩子,看看吧,你就是这样,在爸爸妈妈心里诞生,在妈妈的肚肚里萌芽。世间最牢固的关系。

9个月的宝宝。快出来吧,长得那么快,不然会把妈妈的肚皮撑破啦!

大孩子:没有什么不可以知道

很多童书的主题是关于生育和孕育的。给大些的孩子的书,就非常直白地告诉他们关于男女关系、性生活、生育等科学常识,并引导孩子们讨论相关的话题。

这是一本给大些的孩子看的漫画书,孩子们长到七、八岁,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已经知道不少关于性和生育的事情,他们会一起来谈论它们。上面的小女孩问:爸爸妈妈也会这样做吗?爸爸的“zizi”放在妈妈的“zizi”里面?“zizi”是生殖器官的爱称。

他们还会谈论父母的性生活,他们知道爸爸妈妈一起“恩恩恩”会很舒服。这些小大人,你想瞒他们,瞒得了吗?倒不如,找到适当的时机,大人孩子打开天窗说亮话,坦诚相待,直接地谈谈,合理引导。

书后会向孩子提问很多相关的内容,比如:你和父母谈论生孩子的事吗?看到电视里的大人在做爱,你什么感觉?你会因为别人在你面前裸体而很不舒服吗?等等。没有答案,大孩子可以就这些问题去询问大人,去翻书,互相谈论。总之,很早的时候,就让他们去面对和思考性和生育的问题。

再大些,就要给青少年进行性的风险教育了,因为一些性急的孩子可能要“以身试爱”,这时需要及时告诉他们性爱的风险,生育和养育孩子的前提,婚姻的实质等等,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和尊重别人。现代西方青年在性道德和自我保护方面比较成熟,比如普遍自觉使用安全套,与这种早期教育和“干预”是分不开的。

小孩子:诗意的生命教育

对四、五岁的孩子,这个话题还保留在诗意的阶段,就是说,告诉他们,爸爸会在妈妈肚肚里放一颗小种子,然后就会有一个小宝宝。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在童年魔法期,他们理解很多事情,用的是诗意的方法。下面这本书就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妈妈的肚肚》,一个小女孩,和妈妈肚肚里的那个小宝宝对话。。。。

一开始,他(她)很小。

像什么?像不像个小樱桃?

他(她)像棵小树,不断地长大。

外面的小姐姐,里面的小弟弟(妹妹),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它们可以一起玩。。。。。。

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温柔的小书,让你体会无穷的温柔。生命对生命的问候,是温柔,是诗意,是坦诚。

关于男女

国内媒体上依然有很多重男轻女问题的“报道”,甚至选择性别,堕杀女胎等等,每每让我惊异。这实在是十分悲哀的事情。在这方面,我觉得老外教育孩子,从小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别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代会彻底告别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

一、到底谁可以传宗接代?

延续生命和家族血脉,是人的本能。西方过去也或多或少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种思想已经荡然无存。实际上,科学表明,女孩携带家族基因比男孩还多,如果你的生命是高贵和美好的,那么不论你生的是男孩女孩,你的高贵和美好都一样得到延续,你的基因一样获得永久的生命。搞明白了这一点,那些认为男孩才能传承家族香火的观念,就不攻自破。

二、男孩女孩都有“小鸡鸡”。

西方人解释男女不同,普遍的说法是:男孩和女孩都有“小鸡鸡”,男孩的在外面,女孩的在里面。男孩女孩不一样,但是他们是绝对平等的。有的小男孩会向女孩炫耀他的小鸡鸡,妈妈就会用这样的话来安慰女孩,并解释男女各自的好处,让女孩为自己是个女孩而自信和自豪。

在性教育方面,西方人对男孩女孩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女孩不可以随便露屁屁,男孩也不可以,这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对女孩说话要尊重她们的隐私,对男孩说话也一样要小心翼翼,不可以随便拿他们的小鸡鸡打趣。就是说,如果对什么东西有禁忌,那么男孩女孩都一样要遵守,如果不是禁忌,那么男孩和女孩都一样可以做,可以谈。

三、女士优先,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做女孩很好。

一句“女士们先生们”,就可以知道,在这个社会里,女人总是被高看一眼。女性承担生育大任,对社会和家庭付出很多,尤其是大部分女性更多承担教育陪伴孩子的责任,她们的这些付出得到社会的很多敬重。在很多小细节上,欧洲人奉行女士优先、尊敬女性的准则,让女人觉得,做女人没什么不好,而是:感觉很好。

四、心理学的视角。

媒体上讨论男孩女孩,不讨论“女孩好还是男孩好?”这样的话题,而更多地去讨论“男女有什么不同?”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到大众,让重男轻女根本没有发芽的土壤。

五、代际关系松散。

其实作为一个母亲,都会深深地爱自己的孩子,不论男女。很多生男孩的所谓“压力”,是来自上一代人。中国人家族观念重,公婆要孙子,自然对小夫妻造成很多压力。西方人一代人不管两代人的事,生不生,生什么,是小夫妻自己的事,任何人也干涉不了,也不可以说三道四。孩子是自己的血肉,传承自己的基因,自己的“财富”,是一件很单纯很私人的事情。事情单纯了,男女便都好,都幸福。

2341
相关阅读
细雨纷纷柳絮飘,清明节的生命教育不可少

如果孩子提问:“爸爸妈妈,人为什么会死去?”你会回避问题,还是坦诚给出自己的答案?.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 0 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