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教育方式
91岁的梁思礼今年4月14日去世。这位老人是著名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此外,还有一个别人无可替代的角色,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梁启超的儿子。
我曾去过天津的梁启超故居,在梁启超纪念馆,一个“满门俊秀”的展牌吸引了我:“既尊重子女对生活、专业的选择,又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因材施教,九个子女均学有所成且品德高尚”。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是我国顶尖的科学家,其他八个儿女又是怎样的“学有所成”呢?长子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子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后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亡;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和工商管理学家,在银行和工商管理部门任职;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在文学、音乐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是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委员;四女梁思宁,是一位参加过新四军的老革命。——有人说,“中国最精英的家庭,一定就是他们家了吧……”对此我确信无疑,九个儿女个个是国家的栋梁!
细读有关梁启超与儿女相处的点点滴滴,不能不让我们敬佩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尽职尽责;出自梁家的精英们,无一不受益于父亲的教子有方。
以父亲的真情滋养和培育孩子。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他给在外学习的二女儿的信中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大女儿同他流亡日本,因找不到适合的学校,他便亲自教授读书,有时甚至为女儿批改作文到凌晨。——这种用心的父爱让儿女们深深体味到父亲的真情,也成为接受父亲教诲和积极影响的基础。
无论多忙、离孩子多远,都在履行做父亲的责任。当下一些父母总是借口忙工作、忙应酬,顾不上管孩子。梁启超更忙,即便不在孩子身边依然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梁启超一生留下了大量论文、学术著作,也留下了2000多封书信,其中有300多封信是写给子女们的。内容涉及子女们读书、学习、职业选择、婚恋等方方面面。——与儿女们交流的书信让他们感到父亲就在自己身边,字里行间都是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都含着父亲的教诲。
关心子女学业,却不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二女儿刚到加拿大时,一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父亲的宽容、慈爱和激励成为孩子学得更好精神支柱。
把子女个人的兴趣视为人生幸福的源泉和成功的基石。梁启超重视家中的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他时常教诲儿女们对生活、对事业要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他的子女大多学的不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凡是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他必定全力支持,但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他最看重的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我认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正是有了兴趣,子女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乐趣,也才有了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钻研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注重子女的品行,教孩子做人。梁启超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梁家兄弟姐妹中有七人曾留学海外,学成后全部选择了回国。“报效祖国”在梁家不是一句空话。——梁启超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在孩子成材路上的所有付出,归根结底是为了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能为社会尽力的人,而不是为了眼下得失、为了个人的私利。
梁启超作为父亲的付出和儿女的成长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父母最该为儿女做的是什么。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更多好文请点击关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anyingjt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