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致父亲:因为你,我才是现在的我

“感谢无声的父爱,因为它,我们才是现在的我们。”

640-2

小津安二郎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里,父亲山平白天送女儿道子出嫁,内心满是不舍。晚上和老同学聚会之后,还嫌空虚,跑到熟悉的酒吧,要了一杯不加水的纯酒。

老板娘看山平穿得正式,问他:“今天从哪里回来的呢?葬礼吗?”他笑得落寞:“嗯,也可以那么说。”

640-3

事实上,道子是山平亲手推出去的。女儿到了待嫁的年纪,却始终未见动静。看到身边朋友的女儿都已为人妇,当年老师的女儿因为四十多岁还独身,俨然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山平迫不得已。哪怕道子表达了一辈子照顾山平的意愿,他仍旧坚持。

从酒吧回到家里,小儿子已经睡下,山平哼起年轻时海军服役的战歌。小儿子不明白,观众却懂了:时光如流水,命运似孤帆,往事不可谏,来者也未必可追。人生的事,常常是千般不舍,又笑着挥别,分明爱着,又无可言说

小津是最通人情的。他镜头里的庶民社会,哪怕时隔半个世纪,依然宛若身边。在我们的成长中,很多父亲也像山平一样,不善言辞,却用无声的爱浸润着孩子的心田。

640-5

我生在一个工薪家庭,一直到18岁才真正拥有自己的房间。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没有淋浴,都是父亲载着我,去母亲单位的公共浴室洗澡。

冬天还好,一到夏天,烈日当头,返程的路上,父亲又蒸出一身臭汗。小时候不懂事,还怨他,怎么身上粘粘的,揽着他等于白洗。他也就笑笑,从来不发脾气和牢骚。后来我才知道,不解释的沉默,恰恰是最深沉的爱。

男生和女生不同,和父亲的交流,不那么事无巨细,更依靠心照不宣。成家之后,每周去父母那里吃饭,父亲都备好一桌小菜。可添酒回灯,哪怕陪父亲小酌,在简要地交流工作生活之后,又是拉拉杂杂的闲扯。

或者是近来的体育比赛,或者是热播的美剧电影,再或者是讲讲看书的欣然有得。以前读古诗,“近乡情更怯”,觉得抽象,而今才慢慢理解,越是在意的人,越是会字斟句酌。

640

领导偶尔嘲笑我,说这是“迷之交流”。好像基本不言明,最多只是暗示和揣摩,却能在父子之间形成准确的默契。

可我深知,“迷之交流”之所以屡试不爽,得益于父亲时时刻刻的关注和照料。差别无非是,儿时玩具糖果冰激凌,学业成绩志愿表,到如今,变成了“别太辛苦”、“早点休息”、“钱够花就可以了”。

领导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老丈人,在领导口中是“二十四孝老爸”。如果按词频算,他对女儿说得最多的话,应该是“要喝水吗”、“水果吃不吃”、“老妈熬了鸡汤是不是喝一点”。

我看领导和父亲的交往,总是她喋喋不休,父亲则认认真真地听,开怀时笑一下,再附和几句。只有女儿生病或者喊累,他才会话多起来,化作溢于言表的关切。

640-6

有时我也会想,是什么造就了父辈的沉默。我们的父辈多是50后,涉过贫瘠挨饿的年头,也养成节衣缩食的习惯。他们之中的很多,下过农场,做过工人,感受着阶层板结的压力,也有过炒股理财的风浪。

到了知天命乃至耳顺的年纪,早已不争不抢,仅有的愿望,就是平淡里尚有滋味的小日子,和儿女愈加可期的幸福未来。

想必是吃过苦,受过磨,爱字不轻易出口,更喜欢用行动来回应。

按父辈的阅读经验,未必听过鲁迅先生的《我们怎样做父亲》,更不会知晓里边提到父亲“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但他们的无私付出,却是对这句话再好没有的诠释。言传身教,在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也藏着父亲的影子。

640-7

是枝裕和导演的《步履不停》,直译过来是《继续走,继续走》。阿部宽饰演的良多和父亲关系紧张,历经一些解不开的误会,又释放了一些短暂的善意之后,父母相继离世。影片结尾,阿部宽自述:“三年后,爸爸走了,我没和他一起去看过足球赛。没过多久,妈妈也随他走了。我从没开车载过她。”

话音落下,是一个阶梯的空镜头。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路远,唯有继续走,继续走。

640-8

换作父母的视角,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因为“继续走”的无奈和伤感,更显出“不必追”的宽容和博大。为此,更应该感谢无声的父爱。因为它,我们才是现在的我们。

祝每个父亲节日快乐。

图片|《秋刀鱼之味》《步履不停》剧照

(本文已获得傅踢踢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傅踢踢


126
相关阅读
孩子发脾气、打人,为什么?怎么破?

孩子发脾气、打人等攻击行为实际上和他的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所谓的不听话、骂人打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正常的本能反应。.

妈咪ok 26 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