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宝宝看牙要绑起来?不想撕心裂肺一定要知道这些事

孩子有龋齿,想去看医生,又担心孩子不配合

喆同学还没出生时,一个要好的邻居为了给两岁的女儿看牙,特意买了私立医院的牙科保险——当时是一年期限,小四千的样子。问她为啥这么舍得花钱,她说不想孩子被绑着,哭得快断了气。

她先带孩子去了普通儿童医院的牙科,孩子当时不到两岁,医生大概说了一下,便把孩子固定在了治疗床上,因为恐惧,孩子整个检查过程都在玩命哭。邻居看着孩子受罪,中间换老公进治疗室,自己跑到外边失声痛哭……

她形容那是一场恶梦,一直乖顺的女儿,从此夜里经常哭醒,哭着叫:“我不看牙,我不看牙。”

面对女儿严重的心理创伤,邻居肠子都悔青了。多方打听后,她买了牙科保险,又在家里对女儿进行绘本以及摸拟场景,才慢慢消除女儿内心的恐惧。

孩子有龋齿,想去看医生,又担心孩子不配合,而且听过好多孩子看牙时哭得撕心裂肺,怕不配合影响治疗效果,也怕以后一说看牙医孩子就反抗。

这恐怕是妈妈们最担心的问题。

开公号以来,给大家分享了不少干货,口腔知识算是最多的了——2岁半时,喆同学就发现龋齿,好在我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喆同学不哭不闹,相当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件事在之前的《刷牙这事很有趣》中提到过。昨天是全国爱牙日,我再把他治疗龋齿前后的经历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

游戏,是最好的情景再现方式

我的牙不太好,有过多次看牙经历,喆爸牙质好,基本没看过牙医,所以情景模式只能我来模拟了。

安全带

看牙时,孩子乱动,医生有时候会进行捆绑式治疗,应该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了。这一幕我没见过,但应该是孩子害怕的主要原因:明明说的是看牙,却莫名其妙地被束缚起来,孩子的心理阴影得有多深?

所以,和喆喆做游戏,第一步的重点就是消除他对捆绑的心理恐惧,用来缓解他的不安。讲真,我没见过到底是怎么绑孩子的,有点上刑的感觉总没错,不然过来人为嘛用“绑”这个字眼?

游戏时,我就用枕巾或小被子把喆同学裹得紧紧的,告诉他,看牙时要躺在椅子上,并且系好安全带,就像坐爸爸车时一样,要把安全座椅的安全带先系好。

事实上,医院的绑带还是很专业的,就像加宽数倍的安全带一样,是双向交叉后用魔术贴粘起来的。在儿童牙科治疗室,我告诉喆同学,要绑安全带了,他很配合。但大夫说,孩子这么乖可以不绑,我便没有给他捆绑。十几分钟的治疗,没有间断,除了配合医生漱口,他不仅很乖地躺在那里,还安慰我说自己是男子汉,不害怕也不哭。

当然,治疗时,有的医生也比较人性化,有时会安排家长到小朋友头部上方的位置坐下来。

步骤清晰,讲解到位

游戏过程中,我像模像样地戴好口罩,把各种模拟小工具准备好(筷子、勺子、手电筒),开始当起了牙医。用勺子当看牙的小镜子,在娃嘴里比划来比划去:

“小朋友,嘴张开,我们要先喷喷水,让牙上的脏东西坐滑梯下来。”

喷水、滑梯元素,让小朋友消除了看牙医的恐惧感。

“现在,我发现一个小黑洞,得派小旋风去探探路,会有吱吱的响声哦。”

磨牙时会发出吱吱的响声,补好后烤牙时会有蓝光出现,这些都提前摸拟——当孩子对每个器械、每个步骤都了解,戒备之心会大大降低。

当然,我们还会互换职业,他来当牙医,我来当小朋友。

游戏的方式在我家运用得很广泛,只要是我担心的问题,都会用这种形式和喆同学演练。

绘本推荐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22

在之前的《刷牙这事很有趣》一文已经推荐,这个德国科普绘本算是小盆友们认识蛀牙都必备的,不仅可以激励小朋友们刷牙,里面也有治疗牙齿的情节,可以熟悉医生治疗过程中要用到的器具。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模拟书里的场景,一点一点把哈克和迪克存起来的东西拿出来。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期待

给喆同学补牙的大夫童趣十足,他们每天接触孩子,会有很多办法来安抚孩子。

蛋糕牙

补牙时挤出来的淡黄色材料,大夫还特意给喆同学看了一下,说:“小朋友,看到了吗?我们把这个小蛋糕放到你的牙上面,笑起来会甜甜的。”

直到现在,喆同学都嚷着自己牙上有甜甜的蛋糕。

有的医院还准备了小贴纸,看完牙后大夫就给贴一个以示鼓励。

给牙戴个帽子

这个理由很萌,是喆同学看书自己发现的,绘本《可爱的鼠小弟:一起刷刷牙》是鼠小弟系列的特别篇,图文并茂,讲了很多保护牙齿的知识,从龋齿形成的原因、正确的刷牙方式、定期去医院检查,算是很全面的一本科普绘本了。

在讲到去看牙科医生那页,喆同学看到一个很不高兴的蛀牙被补好后微笑了,说 “给牙戴了个帽子,牙就笑了。” 

喆同学发现这个小细节时,我作惊讶状:“牙齿还能戴帽子?还是牙医给戴上去的!太有意思了!”

孩子总能从书里发现一些我们注意不到的小细节,用孩子的方式将一件原本担心的事化解成一个美好的期待,期待着做一件事,还会担心他们没有动力吗?

绘本推荐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33

这套绘本喆同学一度很迷恋,以前也有推荐。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如果给孩子讲,注意只讲字的内容,不要加任何情感和渲染。和喆同学同龄的小女生,因为妈妈讲的时候,加了些感情因素在里面,小朋友竟不敢再看了。

避免当孩子的面同旁人议论看牙

喆同学刚被发现龋齿时,我会和一些有过带娃看牙经历的妈妈聊天取经。有次聊完,喆同学问我:“妈妈,看牙疼吗?”

小朋友会在我们的聊天内容中抓取与他感受有关的信息,所以跟朋友“取经”时,谈话尽量轻松,更不要把自己的担忧在孩子面前暴露。

最应该做准备的是家长

医院里总能见到一大家子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全家人都在,孩子难免耍点小性子。

治疗时,有的孩子在治疗室哭,妈妈在外面抹眼泪……

孩子6岁以前,如果看病治疗,最好妈妈陪同:孩子小时候,从妈妈身上获得的安全感远多于爸爸。而且妈妈最好不要太过焦虑,发现苗头立即治疗,就不会伤及神经——通常情况,孩子哭大多数是因为恐惧,而非疼痛。

比如喆同学看牙时,是我一个人带他去的,我故意让他拿着医保卡、钱排队,有点责任在身上,他乱跑的次数大大减少。

闫涵,母婴行业资深从业者,育婴师、蒙台梭利 育儿践行者,媒体策划,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路。本文为闫涵妈妈原创,版权归闫涵妈妈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闫涵妈妈(微信号:yanhanmama2016)授权。

转载请联系作者,关注请戳二维码

闫涵妈妈

1388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家长用游戏力?

游戏力迎合了喜欢直接找方法的家长,让他们更深更猛的插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SanClass三课 30 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