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是分数,在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有一杆秤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为了这份爱,善良的父母们付出了很多。之所以提出父母“爱孩子还是更爱分数”的问题,是源自一篇文章给我的启发。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王宁同学的一篇发言稿在网上传了一段时间了,近日我在微博上转发,依然引起众多网友的兴趣。这个稿子是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写的,就学习和家庭教育谈了几点认识,首先就是“关于分数”。
王宁说: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做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在我们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没什么太大的反响。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
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90分,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我为王宁父母对待孩子分数的坦然态度点赞!
我想到,有太多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分数不会如此淡定。在前不久全国妇联儿童部“第二次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万余名家长对“您的孩子哪些问题是您担心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调查所列14个选项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第一位是“人身安全问题”,第二位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达到50.4%。
与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相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是尽力辅助孩子学习。有时和经常陪孩子写作业的高达74.2%,大大高于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游戏玩耍、锻炼身体、读课外书、旅游、娱乐、参加公益活动等选项。也就是说,父母对分数的重视远远超出了给予孩子生命活力的、孩子喜欢的事情。正如有孩子吐槽“斩断一切参与活动、培养兴趣、结交朋友的机会,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其余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
也正是父母们过于看重分数,因为不尽如人意的分数而对孩子的否定、打骂也成了常态。有孩子说:“考试考97分,他在乎的是那3分为什么丢了,不在乎你那97得来的努力。”“考试考砸了就是打骂”。近年来,因学习分数父母打孩子致伤、甚至致死的案例并不鲜见,难以承受学习压力也成为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的所作所为给孩子的感觉是“他们爱分数胜过爱我”。
“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儿”是一句在我国流传已久、被反复批判、却依然反映当下客观现实的俗语。一旦父母们真的把分数当作了“孩子的命根儿”,肉体和精神都系在了分数上,孩子本身则被忽略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们真切地看到,一些人对分数的过度关注,超过了对孩子成长中真正需求的关注;为孩子提高分数所付出的财力、精力,超过了对孩子的真情陪伴;为了学习忽视孩子健康,减少了运动、睡眠、娱乐时间——说他们对分数的“爱”超过了对孩子的爱,的确一点也不冤。
王宁父母对孩子分数的坦然、对孩子人生的感悟、不求孩子以分数回报的态度,是值得父母们学习的。不出我所料,我的微博发出后,就有网友发评论:“呵呵,考1分的时候再试试!”这代表了相当一些人的心理。我回复:“刚转了一个考58分的,呵呵”。
网友@魔女妈 说:“娃当年考100分来找我要奖励,我说没问题啊,只是考100要奖励,没100是否该罚呢?娃默默飘走。她来报58分时,我也只问了一个问题:错在哪儿弄清楚没?确认她已弄清错误,这事儿就过了,没再过问第二次。过几天再考,又回去九十几了。学校发调查问卷,我家娃是全班唯一写考试无压力的。”——我也为这位妈妈点了赞!她的做法与王宁的父母异曲同工。
当父母和孩子都不过于看重分数的时候,会以平和的心态找到没考好背后的原因、激发孩子自身通过努力学得更好的动力。父母不必为孩子的一时闪失而担心,孩子也不被学习压力而烦恼,亲子之间不会因分数与兴趣、交友、玩耍等的矛盾而发生冲突……
不可否认,分数在当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依然有重要地位,家长有很多无奈。但是“爱孩子还是更爱分数”在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选择的权利。或许,说谁不爱孩子都难以接受,只是遇到具体问题时分数的砝码常常偏重了,也因此导致了一系列不理性的行为。
正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的的确确也是要认真思考“关于分数”这个问题了。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