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工作?

所有人的意志都有发挥与想像的空间,让人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在我们人生走到终点的时候,可以无愧于生命的说:我们来过,我们走的时候,跟来的时候有点不一样。

几年前,我从咨询公司辞职,所有人愕然。

那时我所在的那家公司,跟国内大多数要“靠人脉拉业务”的咨询公司不同,它有着做不完的业务、庞大的客户基础、完善的市场销售、牛叉的知识系统、立竿见影的企业解决方案、以及我个人在公司里颇高的位置和与之相适应的收入。

促使我毅然离开的是,在融会贯通这一套牛叉的知识系统之后发现,我们只是在西方管理理论的框架下,巩固了以老板为核心的权力与执行系统,这套看起来有效的咨询框架,从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做企业不应该是这种方式,再做下去,只会害了更多的企业。

离开后,我转到了自己喜欢的亲子领域,并与伙伴创建了三课,从自我成长开始,希望探索出不一样的企业管理模式。

然而,不幸的是,两年时间,我还是用过去熟悉的结果导向的方式,做出了大量的客户、完备的标准化系统、可复制的服务,以及,毫无例外的,我在这家公司毫无争议的权威性。

这不是我想要的,准确的说,这跟我想要的完全相反。

直到上个周末,我们在北京请老师做了新教育的分享会,我觉得,这一切应该发生变化了。

老师在会上给我们分享:

“我们学的是西方的东西,但人与人之间基础的交互机能,还是毛泽东时代的,这种高度极权的结构化反应模式,导致我们和自己真实意志之间的断裂,父母意志、上级意志,代替了个人意志,个体只有执行和服从,在压力面前,所有人的动力都是来自外部的——命令、奖励、惩罚、认同、赞扬……”

这一点,在我过去的经历里,尤其感同身受——在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企业最有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军事化的强执行文化,比如华为、联想、包括万科在内,都是酷似外企的外表下,闪耀着一颗上尊下卑、有令必行的国货心。

这跟我们的育儿方式也是一样的,随着生活环境和育儿思维的改进,我们经常会把尊重、平等、接纳,挂在嘴边,实际上,我们在心里万马奔腾的,还是控制、改造和不满。

在这样一场醍醐灌顶的分享会之后,我觉得三课的团队从今开始,我们应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工作。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詹姆斯·巴伦和迈克尔·汉南,把公司的组织文化分为五类:

  • 明星模式:公司的经历出自名校或顶级公司,投资人喜欢明星,因为按照传统智慧,把钱交给一流团队是最安全的;

  • 工程师模式:公司里由一群技术工程师主导,年轻、迅速成长,所有人背景相似,思维模式相似,当然也会有一天陷入相同的困境;

  • 官僚模式:许多的层级和管理者,详细的职位描述与组织构架,一切都很规范并臃肿;

  • 独裁模式:一个人决定一家公司,所有的目标、策略与行为指向同一个人,就是创始人或总裁;

  • 忠诚模式:像日本企业,终生雇佣,机构精简,福利优厚,所有人有归属感,并忠诚于公司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很少人会离职或成为竞争对手;

我在认真思考之后,觉得三课的伙伴,应该把教育孩子的方式跟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统一起来,形成不同于以上五种的“自主模式”组织,这样的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

  • 给予每个人充分的空间和信任,足够耐心的等待以及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

  • 每个人自主决定自己想干什么,这件事本身一定是她喜欢的,愿意投入的,干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

  •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进度来干,组织给予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支持,不以成绩和结果为衡量的标准;

就像我们一直提倡的养育方式:

  •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耐心,相信她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 孩子可以决定自己喜欢学什么,不学什么;

  • 孩子不管做成什么样,都应该得到无条件的爱和鼓励;

以上这些结论,并不是新发明。

但对于我来说,我是第一次清晰的坚信这样的组织模式,这才是每个人真正需要的氛围。

我特别希望,从今天开始,三课的工作团队,能进入到一个没什么事情可做的阶段,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我们应该停下来,观察自己,与自己有深入的链接,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与自己的感受在一起,这种链接的重建,才是内在意志的基础,由此我们能找到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的工作项目,能力和属于自己的创造力,才会慢慢形成。

这需要在我们内部,形成足够开放和信任的文化,只有在这样的信任里面,每个人才会松弛下来,才会有自由度,自我意志才有空间,才会有主动性与自发性。就像我们种下一粒种子,就只需要静待花开。

可能在你看来,这很理想化,乌托邦一样,就像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我们始终担心:如果我们不作为,孩子岂不是无法无天,并终将一无是处。

这就是特别讽刺的地方,只有我们进入到真正的无为(不干预不控制不替代)才能真正让孩子成为她自己,进而成为一个有幸福感、有创造力和有价值的人,对于组织也是一样,别无他路。

就像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强调的:

  • 三课从成立之初,就是轻资产运作,没有成本压力;

  • 每个参与其中的伙伴,也要从心理上处于一个“不缺钱”的状态,以避免业绩压力;

  • 今天,我们希望在内部创造一种自主与自由的工作方式,以消除组织和行政压力;

也像我们的孩子:

  • 他们在18岁之前,不需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为的就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成就和完善自己;

  • 而如果家长也能去掉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的期待;

  • 对孩子行为方式过多的干预;

  • 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像三课的自主模式一样,没有成本压力(吃穿不愁)、没有业绩压力(成绩要求)、没有行为干预(组织压力),她终将闪耀出自己的光辉。

如果你听到这里,还是觉得空洞而不知道如何做,那么以下五条,就是具体的要求:

1、首先,让自己先处于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尽量与自己在一起;

  • 请不要急于开展一项工作,就是待着,毫无目的的闲着,这对我们很重要;当我们从过去熟悉的节奏中停下来,会有一个阶段的不适应,因为我们习惯了有意义的活着,习惯给自己赋予目标和价值,但其实这些意义和目的,都是过去的文化环境赋予我们的,没有几件是你自己真实的目的。

  • 我们要停止并认出这种模式,这需要时间。在三课,这个什么工作都不做的期限,是无限的,没有标准,因你自己的情况而定。

  • 如果你真能停下忙碌,不用忙碌让自己看起来很重要,如果你真能抛开外在标准,与自己链接在一起,那其实是最重要的体验;

  • 体会自己在各种情绪下的感受,观察过去由权力文化在我们身上形成的固定模式,认真的享受与孩子和家庭在一起的时光,找到那一份内在的平静与舒适;我们也会用集体学习的方式,帮助大家修复这种感知。

2、找到内心真实的声音,找到非你莫属的那份工作;

  • 希望大家能尽可能停留在与自己真实感受链接的状态中,这时,你会清晰的知道,你想不想做这份工作,你想做哪个方向的业务,如果你真的清晰了,请告诉组织,你想负责的业务是哪一块。

  • 判断你是否真喜欢这个工作的标准是,你跟你的工作在一起时很舒服、很专注,如果你不是这样的状态,那一定是还没找到。

  • 请不要因为,有一些工作没人有做而去主动分担,这还是过去克己复礼的压抑方式,也不要因为你过去的经验,去选择一份你自己擅长但并不喜欢的工作,哪怕这件事你去做比别人做效率高很多、效果好很多。

  • 总之,你明白的,我们不是为一个结果去贡献自己,人比结果重要得多得多。

3、自主决定工作的过程和结果;

  • 如果你认领了一个工作,工作的进度与结果请自行设定,不要怕别人笑话你进度慢或者结果不好,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允许自己慢慢成长。

  • 所以,这完全是一份跟你自己相关的工作进度,如果有需要团队进度一致的项目,我们会等待速度慢的人,并最终齐头并进。

  • 你不必为这种等待而内疚,从个体的能力偏好上看,每个人都会有被人等待的阶段。对于组织来说,人的成长节奏,远远大于一时强努出来的业绩。

4、自主汇报自己的结果,并分享成长的喜悦;

  • 在自主模式中,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工作不同,设定合适的沟通频率,自主汇报进度,而不是有一个上级来检查和监督,一旦有了监控,就会带来本能上的压抑和反感,把本来有趣的事情,变成了“厌恶刺激物”,这也是大多数学校对孩子在做的事情。

  • 未经允许的检查和检测,都是对一个人能力没有信心的声明。在国外,有一种新的学校,测验是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程度,自行申请的,只有被申请的测验,老师才会配合去完成。

  • 我希望在三课也是这样,在你觉得合适的时候,大家才会倾听你的结果。

  • 同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阶段性收获,变成文字分享出来,这个分享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随便写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写成工作汇报。

  • 我们希望这是一份成长日志,每个文字,都是与你的感受链接,是真正的有感而发。

5、最后,我们希望大家能达到无缝互助的状态;

  • 当一个人打开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她会变成一个感受敏锐的人、一个有温度的人,她能体会到自己和别人的需求,由此拥有同理心、责任心与慈悲心,她有能力去爱别人,并在爱人爱己的过程中,最终了解到——我就是一切人,一切人也是我,我们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原本就是一个整体;

  • 在一个自主团队中,这样的状态就是最高境界,这时,工作的界限变得模糊,对于一些临时的任务、紧急的情况、或者没法用文字固定下来的职责,大家彼此能够感知到并愿意承担,一个人的承担也即每个人都在承担,没有分别心,没有攀比,每个人在充分实现自己的同时,互相付出我们的最真诚的爱,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写了这么多,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这是我对自主管理模式的描述,也是我听完上周新教育分享会后的收获。

这不是三课这家机构的管理规章,这样一种自主模式的组织文化,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都尤其重要,这就是教育本身。

我希望在人生的后30年,致力于去完善这样一个组织,并把这样的自主模式惠及到更多的家庭与孩子身上,让所有人的意志都有发挥与想像的空间,让人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在我们人生走到终点的时候,可以无愧于生命的说:我们来过,我们走的时候,跟来的时候有点不一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关注三课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并注明“转自SanClass三课(公众号:sanclass)”

894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家长用游戏力?

游戏力迎合了喜欢直接找方法的家长,让他们更深更猛的插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SanClass三课 30 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