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处理,亲子沟通
老师,您好!昨晚发生点事情,我不知道这样处理对不对,今天邻居带两个孩子来我家玩,一般都是我姑娘去她家玩,今天正好来的时候,沙盘和沙具都到了,就让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这期间我姨在我家,给孩子做推拿,她就着急去玩,老是担心沙具都被用了,沙箱没她的地方了,就很着急一直不停的要快点结束推拿,去玩沙盘,过去玩的时候,发现留给她的地方没有她想要的那么大,就有点不高兴了,过了一会,弟弟可能想过去取东西,就脚踩到沙盘里了,我女儿一把把弟弟推到了,小弟弟吓哭了,我过去安抚弟弟了下,问我女儿,她就开始哭了,我就把她抱另外一个房间里,把她抱在怀里哭,她一边哭一边说我再也不跟你们玩了,我跟她说,妈妈知道弟弟踩到沙盘了,你很生气,很愤怒对不对,她就大声哭说让他们给我留这么小地方怎么摆开,这个我没有回应她,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应她,我就抱着她哭,她一边哭一边说,我不会放过你的,很愤怒的用胳膊打我,我说你这样打妈妈,妈妈很疼,她后来平静点了,我问她现在能安静跟妈妈说话了吗?她点点头,你是因为弟弟踩到沙盘的沙子才生气对吧,她就又开始激动了,大声连哭带喊的说,把那沙子扔了吧,我默默看着她,等她不激动了,我又问她,除了推弟弟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她说她不知道,我说那你好好想想吧,我觉得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她这时就说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你怎么不去说弟弟啊,一大堆,我没想到六岁的孩子说出那么一大堆类似青春期的话,我平静告诉她,弟弟不是我的孩子,我没有义务和责任去管别人家的孩子,妈妈不是说你错了,只是你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别人的感觉,如果你在弟弟家做客,做了同样的事情,弟弟推了你,你会不会哭,她说她不会哭,会难过,但不会哭,这会邻居要带着孩子回去了,我出去送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女儿还在房间自己大声的哭喊,我进屋默默陪着她,过会告诉我,她哭够了,我问她,如果你去邻居家,也这么对待你,你还会再去玩吗?她说她不会的,我没有再说什么,看她情绪稳定了,一起玩了会沙盘,学习了以后知道情绪让她宣泄,跟她产生共情,是否需要指导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觉得今天这件事我就想告诉她,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用这种行为去解决,如果是您的话,您会怎么解决。
这是一个情绪处理过程,从大方向看起来,基本没有太大问题。已经超越了很多学过的妈妈,但是走到最后,妈妈有疑问,是否需要指导对错。怎样用温和的方式表达心情,而不是用这种方式。看起来,妈妈是不接受这个事件中孩子的行为的。接下来怎样做,妈妈此时是不确定的。
宝宝妈上过高卫星老师的地面课程,高老师曾经跟我聊过,说宝宝妈在那几天中成长的非常迅速。高卫星老师疗愈课程采用的是海灵格的家排,宝宝妈在看到高老师分享的我允许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我接受孩子的愤怒,但我不允许孩子的行为,说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整个事件的核心。当技法都没有问题,我们依然被不明不白的东西堵住,到底是什么堵住了我们的没有全然的接纳与允许。
站在妈妈的角度,面对女儿的行为,我会感觉大欺小很丢脸。站在主人的角度,主人的孩子跟客人抢玩具,我会感觉很尴尬。而且这份丢脸与尴尬的感受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如果是我,我此时对自己的自我评判是,我这个妈妈很失败,我没有教好自己的女儿。当这份感受来临,我一定会找到时机找补回来,我要做好妈妈,我要教好女儿。此时我全盘站在了我的位置与感受上,哪怕知道女儿的愤怒与委屈,我也会在女儿还没有完全宣泄出负面感受的情况下,急于教导,通过转变女儿的行为来满足自己做好妈妈的需求。这个需求也没有问题。只是,当我们没有看到自己的时候,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全然的接纳自己从而在接纳孩子的情况下,与孩子做亲子互动。走入技术层面,妈妈第一个要做的梳理是当发现自己有情绪有堵住自己的东西的情况下,不是急于与孩子互动,而是先处理自己的信念与情绪,这个梳理有人会在电光火石之间转念,宝宝妈把整个事件写出来,再看海灵格的我允许之后,多半也梳理通透了。
很多时候,接受自己的负面感受比接受别人更难,如同接受自己家孩子的负面行为比接受别人家孩子的负面行为更难。我们从小在真善美的教养中长大,哪怕我们最后也没有成为纯洁无暇的蒸馏水,我们也不允许因为孩子的表现给本来就不太纯净的饮料中添加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味道。当愤怒冲出理智的关卡,被情绪所左右的时候,当我们明知道要先接纳先让孩子宣泄,明知道带着设限的沟通不妥,我们还是要急于做行为教导员时候,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被践踏,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与我们对孩子的教导,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面对这个事件,作为一个已经看到自己,梳理好自己负面感受的妈妈,重新处理这个事件,会有怎样的改变。首先,宝宝妈的大框架,先让孩子宣泄,再进行讨论这个程序没有问题。但在宣泄的细节中,妈妈这边的接纳从非语言行为到简单的回应,肯定会有变化。走入讨论阶段,在妈妈充分接受孩子的行为,共情孩子的感受之后,再提出的将会是,如果有下一次类似的情境,我们俩将如何改变。因为此事妈妈也有负面情绪,妈妈也需要改变。而不是如这一次,妈妈作为指导者,希望孩子做出改变。两个人共同的成长与单方面的改变力量是不同的,通过一次负性事件,亲子之间的关系会更为紧密。
今天我女儿遇到了系列负面事件。从学校接出来,我发现她的表情很奇怪,嘴角是上扬的,但眉头是皱起来的。我的问题就来了,今天你的感觉怎么样。孩子告诉我,今天的英语试卷出来了,她考的很不理想,是从来没有的低分数。她没有立刻告诉我分数,是通过说,一名平时她瞧不上眼的男生考了跟她同样的分数的时候,她才说的分数。她告诉我,英语老师说了,这次考试严重超纲。班里考四五十分的同学很多,她能考这个分数还算中上水平。她的同桌考八十多。她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意外,就算超纲她也不会考这么低。整个过程,我没有评判,只要稍微有一丝一毫的不认可,越小的孩子感觉越敏锐,他们马上关闭心房,有的小孩子会跟此时不认可自己的大人做斗争,犹如宝宝妈和宝宝的沟通后半程。越到青春期,更多的孩子是关上门,不再跟大人多说一句话。
孩子自己的深入是跟同桌开始的。那时候,孩子的心情是轻松的。她聊到了上次她俩考试的时候互相对答案,结果考了全班最高分的事情。这次孩子沮丧的是,因为拉肚子,不仅考试时间受到影响,对答案也没有时间了。然后她告诉我,对答案也不靠谱,我不对答案也能考七八十分。我要练的是,如果再有类似拉肚子的事件发生,我要抓紧时间写,不能跟平时答题那么做了。但没考好就是没有考好。紧接着在医院做视功能锻炼,孩子遇到了年轻大夫的挑剔。回来训练,因为三个小女孩嘀嘀咕咕聊天,教练把三个孩子调开,把孩子调到教练的眼皮子底下。等训练结束了,孩子自己就崩溃了,跟我大哭,再也不想练了。
等她哭差不多,我跟她说,想好了,真的不练就别练了。孩子自己又开始了。不练不行啊,每个孩子都有特长,练这个还多一些朋友,教练也不是就对我厉害,这个教练比以前的什么什么教练语言文明程度还是要好多了。给自己找了这么多台阶,她自己跟自己说,不是教练跟自己过不去,而是今天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太多了,到教练这里实在扛不住了,所以不是教练的问题,她自己也不再跟我商量再也不练这件事情了。当然,这个过程有我见缝插针的微微提示,比如你不练了,这几个好朋友你打算怎样跟他们联系。比如说,如果不练了,当大家聊天,我会这个那个,你打算给自己贴个什么小光环。如果是我跟孩子说同样的内容,孩子会怎样跟我互动,我想,孩子多半会说,妈妈一点不理解我,就会逼着我这样那样。在整个一下午到傍晚的过程中,我好像也没有刻意与孩子使用共情与无条件接纳这些技术。就是在倾听中,顺着她说几句,已经习惯了这些沟通过程,且有自己给自己做主自由的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如今世面上到处都是免费的微课。或者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标题很诱人的家长课程。随着国内在自我提升这个领域的市场逐渐开始起步,只要足够关爱自己,我们想参加地面课程也不是如同登天一般那么困难。宝宝妈刚刚上完两个地面课程,她的成长的确是非常明显的。但就如同很多家长困惑的一般,我们也看书了,也学了,甚至花费不菲,但用起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通过宝宝妈这个事件,我可以看到的是,技术都差不多,但想要用的顺畅,还是需要过自己那一关,这一关怎样过,真不是简单仅仅依靠学习那么容易,生活带给我们的实操才是磨练自己的关键,面对这个事件,也许只有自己体会到自己的负面感受了,回到自我成长的道上,真正把自己做通,而不是归因于外界的不利条件,这个门才算开启。我也正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行。
���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