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谁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让孩子努力学习,妈妈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读书会最近有两本关于“学习”的书:《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和《一生的学习》,也掀起关于学习的大讨论,读过这两本书的伙伴们,越来越觉得孩子们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上课、作业、复习、考试

但迷茫的是,如果不这样,还能怎样?放羊不管吗?小时候光快乐了,长大吃什么喝什么?

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些妈妈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些妈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目标:

  • 自由散养派:认为快乐和自由最重要,对孩子基本没有要求、或者要求不多也不高;
  • 力争优秀派:属于目标清晰、要求明确、全家人全力以赴,力争品学兼优;
  • 两面派:幼儿园阶段散养,小学一步步上了发条,看到孩子学习很辛苦就内疚自己要求太高;从家长会被老师批评回来,就狂风发作一顿;

那么,让孩子努力学习,妈妈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能保证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吃喝没问题、衣食无忧,你还会逼着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吗?

不过,人也不能像动物一样只想着吃喝啊,人得有价值、有追求、得做有意义的事情啊;

好,如果我们向毛主席保证,你的孩子长大除了衣食无忧,还有一件有追求的事业,那你现在还会逼着她一定要努力学习吗?

如果这是真的,我还希望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不能光有钱有事业,家庭也很重要,这要求不高吧?

好,如果我们向上帝保证,你的孩子衣食无忧、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你现在还会逼着她学习吗?

我这是救了大海里的金鱼吗,这我得回家跟孩儿爸商量一下了,还有什么是必须的,哦,我想起来了,其实我们并不希望孩子把自己弄得太累,为了事业拼搏,太苦太累也不值得,你能让她过得从容一些,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吗?

金鱼有点为难,不过她也答应了,妈妈愉快的回家了,半夜起床,琢磨了一下,不对,不对,又去找金鱼。

金鱼金鱼你行行好,我最后一个要求,我希望我的孩子快乐,我听说好多社会精英,他们有钱有闲有事业有家庭,但他们就是不快乐,快乐最重要啊,你说呢?

海面上狂风大作,金鱼怒了,你不是一直强调学习比快乐重要吗,问了半天,你最后说快乐重要,你到底觉得什么重要呢!!!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焦虑的状态。

其实她并没有想清楚,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不满意现状并焦虑未来——

  • 如果你给了她的孩子快乐,她还会说健康其实最重要,什么都有,人没了也不行;
  • 如果你告诉她,她的孩子可以衣食无忧、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有钱还有闲、快乐健康、长命百岁,这些都有了,她还有什么要求?她还会继续不满意,为什么呢?
  • 因为她会说,你这只是个假设,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这样完美的局面,看看身边人就知道了,人都是不完美的,就算上帝也不可能设计出这样完美的人生。

你看,到最后,她要的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是一个她自己都不相信的完美状态,而当人在面对永远达不成的目标时,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于是,她每天都需要焦虑,为了无限接近这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能不断催促孩子快马加鞭,至死方休。其实,她要的就是“不满意”而已。

你可能会说,我不是这样的,我没有那么多要求,我知道我的孩子不完美,我也不完美啊,所以,我只希望他能过普通人的生活,有些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

  • 如果你问这些人,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她就会像祥林嫂一样,又要从吃饱穿暖开始细数……
  • 或者跟你扯到做人的品格上,比如要懂得知足感恩、要善良……
  • 或者跟你扯到思维培养上,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要懂得批判性思考……
  • 或者跟你扯到哲学的高度,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付出,立己达人……

其实,无论你的要求是ABC+DEF的组合,还是ABD+EFG的组合,你总在摇摆、总不满足,这就是现在那些“育儿文章”特别火爆的原因,今天说“孩子最该具备的四种思维”,明天说“哈佛大学最看重的核心能力”……;

 

比想不清楚、成天焦虑更可怕的是,有些父母觉得自己想清楚了:

比如,别的要求没有,只要求孩子不管干什么都要有自控力,她觉得这是灵丹妙药,有了自控力,不怕遇到事业生活上的困难;

可是实际教育中,她不停的使用各种他律手段来让孩子形成自控力,就像你揍孩子一顿来教育他不要打人一样。所以,绝大部分父母脑子里想的,跟实际做的,又是两回事。

这就是我们乌七八糟、乌烟瘴气的父母们的真面目,煞有介事、狐假虎威……,从她自己失败的人生经历中或者从某个成功人士的语录里,抽取了只言片语,奉为圣经,荼毒生灵。

而在整个逻辑中,她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她的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孩子们只能坐在副驾驶上看着“总设计师”操控自己的人生,直到有一天,孩子当上了驾驶员,可是车已经开上了高速路,不能停车,也不能掉头。

当孩子无法忍受这种茫然无措、了无生趣的生活时,会转而把目光对准副驾驶,只有像自己父母一样去设计下一代的人生,他才能重新找到操控感——历史总是这样毫无新意的重演。

为什么家长不去问孩子想要什么呢?因为她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老子             公元前 600年-520年

孔子             公元前 551年-479年

释迦牟尼      公元前 565年-485年

苏格拉底      公元前 469年-399年

柏拉图         公元前 427年-347年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 384年-322年

为什么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那个时期,人类历史上集中涌现了一批圣哲?因为——起点既是巅峰,后来人几乎没有超越,只剩下膜拜。

人生的起点就是婴儿,那已经是我们整个人生最辉煌的巅峰状态,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不过是走一场下坡路,不是吗?

下面这段,是《孩子是如何学习》中关于孩子学习语言的描述:

“绝大多数时间里,婴儿不是在“模仿声音”,而是真正想说话,婴儿学习说话,并不是先学说话的技巧,然后再运用这些技巧去说……,他是通过说话学会说话的……

从孩子嘴里发出的所有声音,都是想让事情发生,婴儿凭直觉把自己发明的单词,放入他们发明的非常粗略的位置中;

如果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在他们为了表达而说话的过程中,会逐渐的检验、确定、纠偏并加强这些直觉,最终这些直觉会成为他们知识的一部分,实际上,孩子们自己纠正的错误,比那些最愿意纠错的大人还要多得多……”

除了自学语言,还有肢体动作的逻辑顺序,行为的因果关系,观察并根据环境做出调整、从体验中高度概括自己的感受……等等,总结一句话:孩子在人生巅峰的前6年,在他还没有进入“与父母狼狈为奸的学校”之前,他自己学会了大量的、不可思议、无法被教会的东西。

孩子们能在与同伴闹矛盾一两次后,就知道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大人总以为要把被窝里这个人换掉,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孩子们能在知道错了以后,立刻跟你说对不起,而大人却很难启齿跟别人道歉;

说白了,大人只是一群自以为是的loser:他们设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先教小孩子学会语音,然后是音节、单词、语法规则,句子,每一件事都是计划好的,会有许许多多的练习、复习和测验,确保孩子不会忘了所学的东西,而这些测试造成的后果是: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每一个未经请求的测试,都是一个对初学者没有信心的声明。

《孩子是如何学习》中这样对测试和提问是这样描述:

“对孩子刚刚开始学的东西进行提问,在压力之下,打断了孩子去证实、加强他们微弱的直觉的过程,孩子就会放弃自然的学习方法,语言与它存在的意义脱节,大多数孩子体验的只是语言的枯燥,他们还没学多少,就会变得沮丧、丢脸、害怕,并排斥这个过程。

孩子“理解世界的需要”、“对学习的需要”,就如他们对食物、休息、睡眠的需要一样深刻和强烈,有时候甚至更强烈。人天生是学习的动物。我们需要做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地把这个世界带到学校和教室,然后就走开,相信他们能做好余下的事情……”

我的一位老师,他女儿问他:

  • 爸爸,为什么你要把你48岁才明白的道理,让我18岁就懂?
  • 因为我想让你少走弯路啊!
  • 你怎么知道我走的是弯路?

事实上,如今18岁的孩子,比我们18岁的时候,不知道强了多少,家长们对孩子卖弄人生,不觉得没有底气吗?

离人生巅峰越走越远的人,却在设计规划孩子的未来

大部分的成人,都是在不知所以的生活着——学习考试、升学就业、结婚生子、工作赚钱,一副没有灵魂的躯体,急切的拷贝着大多数人的人生,这还不够,还要孩子必须重走他的老路。

我女儿告诉我:妈妈,你不要让我听你的,因为只有小孩子才知道自己要什么。父母们不但想不清楚孩子要什么,也想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甚至混淆了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这里面有一个特别简单的逻辑,如果她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就万万不会去替孩子想——因为每个人最想要的都是爱和自由,是没有干预的成为自己!

父母的无知埋葬了儿童的一切天赋,中国社会的转型,宏观上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但微观的本质只有一个:教育的转型。小弟弟还没有勃起,就被总设计师套上了安全套,与其这样,为啥不养宠物,养孩子干嘛?

 

写在最后:

最近,我在学习把文章写得短一些,哪怕还没有表达完整,短是第一指标。

最后,留几句话吐槽一下,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有人在后台留言,说我们是用“批判别人的方式营销自己”,最讨厌这种说法,我分明就是在“通过各种方式营销自己,而不仅仅是批判别人”。

话说回来,我为什么不能营销自己?是犯法啊还是犯法啊,我端着“伟光正”的形象,让你们认为我无比正义无私,到最后三课最核心的产品,你们都没有享受到,我是真为客户着想吗?那些不好意思提销售的人,你在意的是自己的面子,还是客户的成长呢?

除非你家的产品是专为骗钱设计的,但凡那些精心打造的、能带来价值的产品,为什么不让吆喝?凡是不以销售为目的的文章,都是耍流氓,文章只是让大家了解产品的窗口,你不进屋,天天趴窗台跟我唠,有个屁用?

现阶段,我还不能做到像真正的骗子一样,让你舒服的同时心甘情愿的掏钱,那就先让你掏钱,再解决舒不舒服的问题。然后,我潜心去跟真骗子学习,因为坏人当道,只是因为好人无能。在我没学成之前,你把我当骗子,算是一种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关注三课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并注明“转自三课(公众号:sanclass)”

901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家长用游戏力?

游戏力迎合了喜欢直接找方法的家长,让他们更深更猛的插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SanClass三课 30 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