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每个不会爱的大人,都曾是被伤害的小孩

童年时期爱的匮乏、缺失带来的伤害,终生无法弥补。

作者:薇多


01

有个女孩跟我说起她的童年:因为上面有个姐姐,而父母想要个男孩,所以她自小就改了姓,被送到亲戚家寄养,而养父母忙于生计,她基本上是外婆一手带大的。

虽然外婆家和父母家就在一条街上,她却很少到父母家去玩。年幼无知的年纪,却已经能感受到被“遗弃”的那种伤痛。近在咫尺的亲人,却相隔着无法衡量的遥远距离。

长大后,她算是个很懂事的女孩,对父母也没有太多埋怨,出钱孝敬从不吝啬。

但是在她心里,却始终跟父母隔着一层看不见的隔阂。她无法像姐姐和弟弟那样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也不能做到跟父母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

父母对她也有一种不同于姐弟们的客气,常常让她别干家务,坐下来休息。但是,看到父母斥责姐弟们的任性,或者大声命令他们去干家务,那种只有亲密无间的人才会有的毫无遮拦的感情,她不知道有多羡慕啊!

她说:“我也知道当年父母的无奈,姐姐还劝我说要想开点,但是姐姐有了孩子后,我问她愿不愿意把孩子送人,她说宁死不会——她好像也有点理解我的心情了。现在我常常梦见去世的外婆,却一次也没有梦见过父母,对他们,我只知道在道义上该去孝敬他们,但却不知道该怎么爱他们了。”


02

她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伊能静在TEDx中的演讲。

从山东来到台湾、认为将来回家乡一定要带一个儿子的直男癌爸爸,当他发现第7个孩子——伊能静仍然是个女孩,而妻子也无法再生育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从此与孩子再无来往。

被爸爸抛弃的直女癌妈妈,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哀怨和自责:“是我不好,是我不对,我生不出儿子来。然后呢,爸爸离开了,爸爸是对的。”而且把这种对生活的怨念不断地传递给孩子:“如果没有你,妈妈可能就会过得好一点。但是爸爸走了,妈妈一个人带着你们七个孩子。”

所以伊能静从小就发誓要当家里的长子,要让爸爸知道,这个女儿跟儿子一样强。她十四岁就出来洗盘子,赚钱养家,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走上星途,十九岁走红,并跟庾澄庆成就了郎才女貌的一段佳话。

看起来很励志很美好的故事不是么:她最终取得了成功,向爸爸证明了自己。

但是,那些童年里被灌输的怨念,并不会随着少小离家,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会在某个关键的时刻蹦出来,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妈妈说:“这辈子你嫁一个好男人你就会幸福了,你别像妈妈一样。”可是伊能静全力以赴经营了22年的感情、9年的婚姻,仍然失败了,在挫败感和舆论的双重重压之下,伊能静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她一直一直在问自己问题,就像童年里被妈妈的言语暴力不停敲打:“我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多余的。我,做错了所有事情,我搞砸了我的人生,我搞砸了一切。我把所有人羡慕的幸福推到了外面,我活该。”

万幸的是,在鬼门关面前,伊能静听到了内心的声音,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决定去印度寻找生命的答案。

在重生课程上,老师帮助她体验回到母亲产道里的经验。然后老师问这个经验的感受。伊能静说:我的感受是愤怒,还有我一度想要伤害自己。在这个黑暗的状态里我想要打我自己。

是的,什么光辉的成功履历、幸福的人生蓝本,什么成功地证明了自己,都不能抚平烙印在小小女孩内心上的伤痛。那种内在的无价值感、孤独、愤怒、委屈、匮乏,都源自于得不到爱的、不被认可和接纳的童年。

好在伊能静的故事还有一个明亮的结局,单身五年后又获得了真爱。这次,我非常相信她有获得真正幸福的能力,因为她已经努力治愈了伤痛,重新接纳和爱上了自己。


03

当年看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时,还和往常一样当成喜剧来看,直到后来看到相关访谈和文章,才了解这部片子背后的深意,居然让人感觉非常非常难过。

周星驰也是成长于单亲家庭,跟强势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父亲留给他的记忆非常有限,但他却记得自己跟父亲在一起的点滴欢乐时光。

关于父亲,周星驰在很多次公开场合都说起过一件事,小时候他要买玩具,爸爸答应买,但是妈妈不肯。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足以抵消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的缺位,让他永远记得爸爸的好。  

《长江七号》里那场父子两人在破房子里把打蟑螂当游戏的剧情,据说是周星驰的亲身经历,也是他爸爸小时候留给他仅存无几的珍贵回忆。他都把它拍进了电影里。电影里父子俩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展现出来的却是很美好的父子情。

电影的最后,如观众所愿,死去的爸爸复活了,开始我以为,电影是为了照顾观影者的情绪才以俗套的方式设定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而现在,我懂得了那个渴望父爱的少年的心。

正如一条评论所说:周星驰忍心让至尊宝抛弃紫霞,却不忍心让父亲离儿子而去。

周星驰在电影中极尽搞笑夸张之能事,但生活中却是一个不苟言笑、不擅长为人处世的人;他能把电影拍得那么好,却始终没能获得感情上的幸福;他一生经典作品无数,被尊为“喜剧之王”,但他的内心,仍然是那个脆弱、敏感、孤独、伤感的小孩子,那个因为没有得到过爱的浇灌,始终无法健康长大的小孩子。


04

爱父母、爱伴侣、爱孩子、爱自己,这些是做人最基础的能力和最幸福的权利,但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丧失了这份能力,面对至亲至爱的人,要么无话可说形同路人、要么控制不住拳脚相加、要么用错方式爱得很累。我知道:这些可怜、可气、可叹的行为,都有根源可循,每个不会爱的大人,都有一个被同样方式伤害的童年。

不可否认,童年不幸也能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比如星爷,如果没有这份孤独敏感的气质,他未必拍得出让人一看大笑二看沉默三看落泪的片子。还有那些被虎妈狼爸棍棒教育出来的高材生,应该说,他们都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是孩子的内心是否愉悦幸福、是否能经营好婚姻和家庭、是否能享受爱的得到和付出,难道不是父母更应该重视的事情吗?这个世上难道还缺少高智能高学历人才犯罪杀人的案件吗?

童年时期爱的匮乏、缺失带来的伤害,终生无法弥补。能像伊能静那样,伤口溃烂、崩溃、陷入绝境后意外获得反思、自愈和新生机会的,有几人呢?大部分人都要带着这份时不时发作的伤痛度过一生吧。

我宁愿我的孩子终生不成功,也不愿意他为成功付出爱和幸福的代价。

真正成功幸福的人生,应该是以得到爱、接受爱开始,以付出爱、经营爱度过,最后以怀念爱、留下爱结束。

为孩子换尿布擦眼泪、给他亲吻和拥抱、陪他一起唱歌做游戏……这些繁琐平凡的细节比给孩子报多少兴趣班、让他上什么贵族学校更重要。

是的,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情。


作者:薇多,文科硕士,国家中级早教师,非典型性处女座,热爱早期教育的80后妈妈。个人公众号:薇多的世界(ID:weiduodeshijie)

923
相关阅读
为什么很多国外孩子四五岁还穿尿不湿?

Q:国外很多孩子四五岁还穿着纸尿裤呢?人家咋不着急如厕训练? Q:开始如厕训练,可以给宝宝穿“拉拉裤”吗? Q:宝宝拒绝把尿或拒绝在小便盆上便便怎么办? Q:沮丧!宝宝明明已经能够自己上厕所了,怎么又尿床了?.

毛豆妈-益智学堂 27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