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这位妈妈的固执,有没有戳中你的泪点?

这位妈妈的双城生活,有没有戳中你的泪点。

OK妈说

职场妈妈照顾不到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不得不和孩子两地生活,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离我有点遥远,但我却很想分享给大家,因为无论是怎样的境遇和环境,每个当妈的心都是一样的。

孩子一岁多了,从出生就一直由我妈帮我带着。

我产假结束开始工作,妈妈为了我跟孩子,从农村老家到城里帮我带孩子。一直在农村生活的她实在不习惯城市的高楼大厦,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了大半辈子的她,到了城里,就像被困在笼中的鸟,因此每周五不等我下班回家她就收拾好了行李准备离开。我下班后看到她拾好的大包小包,问她回家的原因,她说:“我回去看看你爸,给他洗洗衣服收拾收拾,顺便看看家里的菜咋样了。地里也该收拾了,不知道你爸记得不……”回到家里洗洗涮涮,还没睡个安稳觉就到周日了,她再匆匆忙忙赶回城里带孩子。

从我住的地方回到她的家,妈妈每次都需要倒三次车。村里交通不便,公交车跑车不跑车要看司机心情,出门等半个小时能遇见公交车跟中奖差不多。有时等不到公交车,妈妈就只能坐小三轮过来。

某个周日的下午,我在楼上带孩子,接到妈妈的电话:“我走到这儿碰见个工商银行,离你家远不远?”我一听急了,赶紧抱着孩子下楼,往她描述的地点赶去。看到她满脸通红、还大包小包的,我整个人就“来气”了,其实是因为心疼,“不是给你说了,一块钱公交就能坐到楼下,你干嘛要走路,那么累,而且万一丢了呢?”“我一个老太婆,丢了也没人要,怕啥?不过是多走几步路而已……”

妈妈就算每天抱着孩子下楼,仍然很孤单。没有人说话,她就抱着孩子去跟车棚看车的大爷大娘说话,跟路边卖手工的老婆婆说话。本来我还开心有人和妈妈说说话,她就不会那么想家了。却没想她出去了几次又不去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没啥共同语言,我跟她们说不到一块儿。我前几天看电视,看人家新闻报道拐卖孩子,可吓人了,我在这不认识啥人,还是不要乱跑了,孩子要紧。”

我上班后,妈妈跟孩子怎么度过的,我无从想象,但妈妈应该不怎么自在也很辛苦,她嘴上没说,但身体却代替她表达了抗议:血压开始高了,血糖也不稳定了,头疼,头晕,吃不下东西,胃里不舒服……直到有一次我带妈妈做了心电图,听了医生的话,我才放下了自己的自私——让妈妈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回了老家。

妈妈的爱,是为了家人做自己不愿意的事、过自己不愿意过的生活。

我是那种经常看《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这类帖子的妈妈,对于妈妈亲自带孩子的教育深信不疑,一直相信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因此十分坚定地要把孩子带到身边,可种种条件不允许,最终孩子还是回了老家。下班后,我看着空空的房子,孩子的玩具,妈妈没有带走的用品,心里空空的,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心,好像空了,生活也一下子失重了,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实在过不了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我开始了每天往返城市和老家的生活。

不能耽误工作,要预留出中间等车的时间,我早早出门,每一趟的两个多小时都在路上。下班晚了,没有回去的车了,我就打个车到回家的国道附近等着,等待往家的方向的顺风车。同事看我赶时间,大都好心绕路给我送过去;下雨了,等我坐上车再走;起风了,从车里找出衣服让我带着……但这样总归不太方便,为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学会开车。

可是学开车对我这个四肢极不协调的人来说实在有点困难。要知道就是骑个电动自行车,身边同期一起尝试的老太太都咻地出发了,而我还在后面摔得稀巴烂。带着一些慌张,开始了学车,果然四个月时间,成了教练最不待见的学生,被骂哭过四次,自己急哭过两次,补考了两次,终于拿到了驾证。上路后,我小心翼翼,慢慢行驶,不知道被路上同行的人骂过多少次,也忘了湿了几身衣服……但我依然觉得这样的选择很正确!

现在,每天下班回家路上,透过车窗看见107国道旁的夕阳,看见天空的云彩,还有和我往一个方向往家赶的车辆,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妈妈的爱,是为了家人做自己害怕的事、抗拒的事。

22

我每天往返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有人觉得我是钱多烧得慌,有人觉得我神经病,还有人怀疑是我不放心我妈妈、嫌我妈看不好孩子,村里人问的最多的是:“你又回来了?你单位报销路费是不是?报销油费?不报销?假的吧?肯定报销,别蒙我了。”

随着各种传闻上门的还有村里一位婶子。我在屋里给孩子讲故事,她在院子里跟我妈说说笑笑聊了好久。过了一会儿,婶子走了,我妈进屋说:“你婶子家儿媳妇怀孕了,家离你单位不远,想搭你车去城里伺候媳妇给她做饭。”我“哦”了一声,应下了。

周一早上五点多,婶子开始在门外喊了:“星,起来没有,咱走吧?我收拾好了。”周五下班了,我从单位下楼,准备回家,接到了婶子电话:“星,你这会儿是不是要回咱家啊?那个,嘿嘿,儿子媳妇都休息了,我在这没啥事,我想回家,咱一起回去吧?”

路上,婶子和我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媳妇孕检的时候说血糖高,饮食要格外注意,现在吃什么水果、做什么饭,都得严格控制,我得定点给俺媳妇做饭。”

“儿子说了,不能老做面条,因为面条没营养,可我跟你叔就是吃面条这么过来的,别的我也不会做啊,现在我在跟人家学习变着花样做饭咧。”

“天天在他们楼上,也不干农活,我重了好几斤,现在吃罢饭我天天跟着广场的人暴走。媳妇让我跟人家一起跳广场舞,可我不会啊,就会迈着大步走路。”

……

现在,婶子成了我的固定车友,周一和我一起“上班”,每周末和我一起回老家。

妈妈的爱,是为了家人做他们不擅长的事并且努力学习积极适应孩子需要的生活。

双城生活的妈妈们的固执和爱,值得尊重。

作者:许润星,80后妈妈,报社编辑,在为成为一名好妈妈而努力。

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国际幼儿教育协会专家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科学、智商情商,也分享有关睡眠、喂养、疾病等最有细节、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育儿心得。   本文为妈咪OK原创,版权归妈咪OK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妈咪OK(微信号:mami-ok)授权。 

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

妈咪OK



1024
相关阅读
孩子发脾气、打人,为什么?怎么破?

孩子发脾气、打人等攻击行为实际上和他的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所谓的不听话、骂人打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正常的本能反应。.

妈咪ok 26 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