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买OR不买学区房,我们凭什么做下决定?

学区房到底买还是不买?学生家长们要考虑的到底是什么?

每到升学季,家长们总会焦虑万分,学区房到底买还是不买?

实际上,买学区房对孩子是毋庸置疑有益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对于周围的人有一种天生的模仿意识,如果周围都是很好的人,那么,他也会下意识的去学习别人身上闪光的地方;反之,如果周围的人都说粗话脏话、品行低下,那么孩子也会或多或少的学到这些不良的品性。

受益于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的80后、90后、00后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比以往受到了更大的重视。因此,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从以前单纯的“只要吃饱”变成了“成为人上人”“进入名校”这样更为广大的理想。

一家六口人.jpg

(以前一家人无论生多少孩子都能养得活,因为大家的要求是“吃饱”,而现在,每个孩子都想要最好的教育资源,养好一个孩子都显得有些吃力)

独生子女.jpg


尽管在普通学校中一路走向名校,成为人们眼中成功人士的孩子也不少,但是根据调查,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进入名校的比例上的差距还是很大。

良好的教育资源无疑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坚实垫脚石之一。

在这个拼爹拼妈无法胜过其他家庭的情况下,买学区房,进入名校似乎是成为“人上人”最近的一条途径之一。

买学区房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重点是:花这么多钱去买学区房是否有意义?

学区房能否成为名校和美好前途的敲门砖?

在购买学区房的“付出”和孩子未来成就的“得到”之间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

付出(金钱)=得到(成就)?

其实面对这些这些问题,如果结合家庭的自身情况来看,家长们就知道这学区房买还是不买了。

情况A:家庭总资产-购置学区房的钱≥温饱舒适的生活

如果一个家庭在足以负载一间学区房的情况下,还能够维持比较适中的生活质量,在家庭不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大的进入名校的几率,那购买学区房又何乐而不为呢?

适中的生活质量,指的是平时还可以偶尔带着孩子出去看场电影,寒假暑假的时候还可以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几次,买几件质量上乘的新衣服,能够适当的带着孩子去游乐园,能够带着他吃他喜欢的食物。

孩子出国旅游.jpg

情况B:家庭总资产-购置学区房的钱<温饱舒适的生活

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硬着头皮为孩子购置学区房,然后为了那间房子,生活紧衣缩食。与此同时,因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也会非常严厉,如果孩子的成绩不行,没有达到父母所期待的要求,他们就会认为自己购置学区房的付出没有回报,从而将所有的压力和不满之情放到孩子身上。

由于在超过自己经济水准的情况下购买了学区房,甚至要还十几年的贷款,那么,生活水准就自然的下降了很多。孩子想要买个玩具都要想个大半天,原本的娱乐活动也被硬生生的减少,别的小朋友逛展览、学乐器,自己家孩子却要为了还贷款,吃的东西都要处处缩减。

加之在超出自己家经济水准的学校读书,孩子看着别人家爸爸妈妈开车接送,放假去国外旅行,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的作用。

这样的学区房买得值吗?

节衣缩食.jpg

综合上面的结论,再衡量自己家的经济水平,学区房买还是不买的问题我想家长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但是在这里,又会碰到一个问题:在家门口的普通学校上学,你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前几名,到最好的学校读书,你的孩子可能只处在中下游,对于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有很大的影响。鸡头凤尾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归根到底,学区房毕竟只是一个台阶,对于孩子是否能成为家长期待的“人上人”,未来的“成功人士”真正关键的还是在于孩子自身。

 

 


906
相关阅读
孩子发脾气、打人,为什么?怎么破?

孩子发脾气、打人等攻击行为实际上和他的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所谓的不听话、骂人打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正常的本能反应。.

妈咪ok 26 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