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当父母开始学习和改变,孩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一个人,无论是孩子,未婚单身,还是已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只有我们做好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榜样,给自己最负责任的交代。

近日,听了一位老师的两次家庭教育讲座,是关于孩子“不爱写作业”和“拖拉”的话题。动笔写这篇感想前,整整纠结了两天,因为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去表达。首先,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真正经历过培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为成人的过程;其次,我也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工作者,算不上同行。我只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感兴趣的家庭教育边缘人。

但有一点一定是共同的:作为一个人,无论是孩子,未婚单身,还是已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只有我们做好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榜样,给自己最负责任的交代。

1、邀请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讲座中,顾老师讲到了正面管教的5个标准,其中有一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邀请孩子发现他们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父母做的很不够,我们习惯否定孩子。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不相信孩子自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发展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能力。我之前有个学生,11的岁小女孩,班里的同学都排斥她,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也因为一些在其他小朋友看来很“奇怪”的行为。但是我觉得她其实还不错,学习成绩不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自信是很重要的原因。后来有两次,我尝试发现她身上的优点,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她会写诗,一些在我看来还不错的“现代诗”。因为自卑和内向,看书和写日记成了她倾诉的重要方式。

我也是取得她的信任后才看到她的诗。于是,我鼓励她投稿,鼓励她多写点东西,告诉她这也许会成为她将来最重要的特质,因为对文字的敏感是她最独特的能力,一定要坚持写下去。下面附她的诗一首:

绝望早已代替了希望/坐在墙角/静静忧伤/美妙的钢琴曲在耳边回荡/是继续还是落幕/是欢乐还是悲伤/但/钢琴师早已绝望/绝望的她/用生命演奏起/死亡!

似乎之前没有人看过她的诗,也更不可能有人告诉她,她的诗写的有多好。一个未来的诗人可能就这样被埋没,没有人知道,包括她自己。由于接触的机会有限,我最终没能帮到她,只是不知道我那时的鼓励有没有给她带来一丝温暖和信心。

2、专注力:被打断的生命体验

我们习惯干预,甚至控制孩子的行为,打断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体验。在生命的早期过程中,我们看不惯孩子的“错误”行为,总想以自己的经验去纠正。比如看不惯他一直玩沙子,把他抱回来;看不惯他倒着走路,因为想像中的“危险”;看不惯他玩积木,怕耽误学习;看不惯他玩游戏,不商量就强制打断......

我们觉得孩子玩耍是浪费时间,打断他,把他拽回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来。而这种打断,恰恰是破坏了孩子对专注于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的体验。专注力的破坏导致孩子容易分心,不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自然而然,孩子做一件事情就会表现出拖延。

3、不要急于解决单个的问题,而要寻找问题的根源

孩子现在表现出来的问题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这已经浮现的问题,就算你削平这一角,冰山还会浮现更大的一角。不要急于解决单个问题,因为治标不治本。树上的苹果长的小,不好看,你再怎么往苹果上碰营养液也没用,因为根本问题在于根部的土壤缺少营养。

同样,孩子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差、没有目标感,甚至对抗......,如果只是盯着这些单个问题,就像“打地鼠”的游戏一样,这个下去了,另外一个就一定会冒出来。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哪怕有一些小毛病,也一定不会让人很担心。

拖延的成因太复杂,顾老师总结了十几条原因:完美主义、孩子天生好奇心导致的冲动、对抗的心理(反对受控制,渴望独立)、过高的要求、逃避做任务而导致的不好的感受、身体疲劳等等,每一条都可以深入研究,而成人拖延的原因则更为复杂。

拖延的成因这么复杂,而我们的很多家长却期望不要学习研究,直接让专家开“药方”。结果可想而知,不能对症下药,一切具体的方法都只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所以,我的一位恩师总强调:在不清楚具体情况时,尽量多讲道理,少讲具体的、技巧性的方法。以前我不是很明白,认为家长想知道立竿见影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应该告诉他。现在明白,这种没看到“病人”就直接开出的“方法”很容易误人子弟。要知道,你的方法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一生的幸福。

4、只有自己体悟,才是真正的学习

顾老师的讲座整体节奏很慢,而我这却认为这是一个优点。慢节奏给了家长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互动式的体验中学习。记得第一次讲座时有一个小游戏:三名家长分别扮演家长、孩子、作业。然后让三个人进入角色,选一个自己舒适的距离站好。他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感受移动位置。一开始,“孩子”站的位置离“父母”和“作业”的位置都是远远的。当“父母”走近“孩子”时,“孩子”接受了。当“父母”拉着“作业”走近“孩子”要孩子完成时,“孩子”就往后退。这时“孩子”说自己的感受是很不舒服,因为他根本不认识“作业”,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作业”则感觉很委屈,因为孩子不喜欢他,不愿意接近他。

我对这个互动游戏的印象特别深刻:不仅仅在于家长们的临场的无准备演示,如此生动的展现了孩子不愿意做作业的情景和心理,更在于这个游戏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真实的体验为什么不愿做作业的心情。这种体验式的互动是顾老师所擅长的,也恰恰是现在的讲座和课程所稀缺的。以前的专家总感觉有一种居高临下,单向传达信息的感觉。讲大道理没几个人听进去,讲的人苦恼,听的人无感。想一想,孩子们最不喜欢听家长讲大道理也是如此吧。

所以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去玩耍,去犯错,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样的体验才是真正学习的过程!而孩子一旦在体验中有所感悟,思维将得到极大的锻炼。

5、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现场有家长问了一个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问题:“孩子拖拉问题,是不是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我一直觉的显而易见的问题,反而是很多家长真正的困惑,究其原因: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知识真的了解太少。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常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例如1岁以前的孩子只会用肢体来表达自己,2~3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学会寻求成人的认可、避免批评、有强烈的模仿父母的欲望等;3~6岁的孩子则已经会主动探索和幻想、有自我控制能力,并需求独立等;7~12岁则已经能了解因果逻辑思维、判断是非、会抽象思考等,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

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判断什么阶段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望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比如太小的孩子大脑还不具分析因果的能力,家长讲再多大道理,孩子都是无法真正理解的,而且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

讲这些,无非是想说,如果家长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去学习,不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相关的知识和能力,那么我们将无法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更别谈教育好孩子。

6、当你开始学习和改变,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很多家长跟我说:“感觉教育孩子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想说:从学习和改变自己开始。当你开始学习和改变,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西方有句谚语:“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20 years ago.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种一颗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次佳时机是现在!) 如果你已经错过最佳时机,没来及在孩子出生时就学习怎么做智慧的父母,那么现在就是学习的最好时机。现今,家庭教育的从业者越来越多,各种线上的父母读书会、线下俱乐部也开始出现,父母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提升方法。

总之,很感谢顾老师,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原来我也可以写这么长一段文章。我们要对付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拖拉,还有我们自己的拖拉!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学习,开始改变!

2014-10-6

867
相关阅读
为什么很多国外孩子四五岁还穿尿不湿?

Q:国外很多孩子四五岁还穿着纸尿裤呢?人家咋不着急如厕训练? Q:开始如厕训练,可以给宝宝穿“拉拉裤”吗? Q:宝宝拒绝把尿或拒绝在小便盆上便便怎么办? Q:沮丧!宝宝明明已经能够自己上厕所了,怎么又尿床了?.

毛豆妈-益智学堂 27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