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科学养育 VS.隔辈溺爱,怎么破?(你一定也遇到过)

平时忙着工作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会遇到过不能自己带孩子的时候,这时候就得交给长辈们带,这时候两代人的育儿理念就交锋了。

【毛豆妈说】

如今很多妈妈上班,白天孩子就委托给长辈照顾。可是妈妈与长辈对于养育的认知差异永远存在。妈妈感激的同时很无奈,更需要隐忍与协调。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上海妈妈的切身感受,相信您会有同感!

 

一、孩子不用“恒温恒湿”地伺候着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古人的育儿智慧。我的两个女儿最喜欢光着脚追逐疯跑,无论是在客厅、草地、沙滩,还是楼前平整光滑的斜坡。对此我是鼓励的,一方面光脚不容易打滑,便于孩子攀高爬低;另一方面光脚玩耍时,脚底的末梢神经与地面亲密接触,有助于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

可我不在家的时候,光脚一定是被奶奶勒令禁止的。开空调时要穿袜子,睡觉要穿袜子,洗完澡从浴室里一出来立马穿袜子,三伏天穿凉鞋要穿袜子,冬天甚至要套上两双厚厚的棉袜。奶奶的依据是中医的“足底受凉百病侵”,只有小脚暖暖的,才不会有寒邪入侵。稍有咳嗽流涕,小脚一定会背上罪名。

我的同事,有天突然在朋友圈发了宣言:“这周末谁也别拦我,我和我闺女一定要出去走走!”之所以有这般呐喊,是因为孩子奶奶颇具权威的影响力:阴天受凉别出去、刮风别出去、下雨淋湿别出去、太阳的紫外线强别出去、孩子咳嗽别出去、流鼻涕别出去、小病初愈别出去……最后好不容易候到天不晴不阴不冷不热不风不雨,孩子自己也无痛无病——还是不能出去!因为别家小孩病着呢,容易传染!依奶奶的逻辑,就得恒温恒湿地伺候着!

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相对于冷暖与穿着,饮食的逻辑更为典型:小孩吃得太少,不够营养,脑子长不好,记忆力不好,将来背书背不出,学习不好,就难以成才。再加之,要是有个白胖白胖的超重参照物“别人家的小孩”,天哪!压力无限大。

每天回家推开门,长辈们对我告状也好、邀功也好,开口多半就是围绕孩子们当天吃得好不好。

比如今天一进门奶奶就说:“今天特地帮她烧块大排,才吃掉三分之二,饭只吃了一两口。”

我说:“哦,那就这样吧,吃不吃是她自己的事情。”

奶奶担忧的说:“这样不行的,要营养跟不上的呀。你看“隔壁家的孩子”一天吃两个白煮鸡蛋,一顿晚饭可以吃……(省略号处是为娘两顿正餐的量),人家养得就是好,圆圆嫩嫩的,很机灵,已经会招手、认人、玩iPad了。”

我自动屏蔽了后面信息。我去看了看,那块大排的表面积已经与我的手掌差不多。就这,还担心孩子没吃饱?

父辈们他们大多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吃饱穿暖太重要了,他们深深体会到吃穿得不到的痛苦。80年代初养育我们时,因为计划经济只能省吃俭用,尽力而为。而到了物质富足的今天,他们可能对待自己仍习惯性地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而孙辈则要过得“丰衣足食”。对于温饱过度的要求以及焦虑感、强迫感,均源自于他们年少时遗留在内心的感觉。

隔代教养

三、孩子饮食起居的四大黄金定律
 

如何把这三分饥三分寒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个问题应该因人而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前提。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吃穿这些问题上,实在没有必要过度保护。最好是妈妈说服隔辈人,接受孩子饮食起居的四大黄金定律,才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定律一:尊重孩子的胃口

我们大人都太把吃饭当回事儿,太想让她们吃我们自己觉得好吃或是有营养的东西,求着哄着骗着。吃得好不好都是按照成人的主观标准,或是拿隔壁家的孩子作为标杆。育儿大师斯波克说:孩子与生俱来拥有非凡的生存本能。她们天生的胃口足以保证她们的身体健康,也足以让她们体重正常。实在不必为了多喂一口威逼利诱。

定律二: 孩子应比成人少穿一件

少穿衣服,一是为了活动方便,肢体不受束缚;二是要借此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许多医生认为,我们的皮肤对于冷和热都会作出防御反应。适当刺激可以提高这种反应的灵敏度,血管就会重复收缩和扩张的动作,长此以往自律神经发达,免疫系统也因此变得强大。如果身体感受不到外界温度变化带来的刺激,就传递不出任何的信号给大脑使其作内部调整,所以包裹严实的小孩,感知力与应变能力会更迟钝。

隔代教养

定律三:孩子良好的体质源于平衡的膳食结构

吃得多,未必吃得好;吃得好,未必吃得对。每一天的饮食结构中都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水果、蔬菜、谷物及豆类,在此基础上适当少量地加入肉类禽类。千万不要以“吃得多就是乖宝宝”“长得胖就是健康的宝宝”来错误地引导孩子。儿童时期超重,会增加成人后超重的可能性。

就拿早餐来说,早餐是一天的首要任务,是一天中重要的能量来源。 酸奶、燕麦、亚麻籽、小麦胚芽、五谷豆类的饮品、杂粮面包、奶酪、火腿、各式涂酱、水果、坚果、红枣都可以拿来作为宝宝的早餐,类别越杂越好

在此也提醒大家,摒弃那些热门面包店里的面包吧,松软可口、奶香四溢,那都是香精、人造奶油、各式添加剂的功劳,除了糖分、油和热量,对孩子没有任何的益处。

 

定律四:运动才是提高免疫力的途径

父母要身体力行,带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孩子的运动天赋很大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兴趣则需要培养。以我家为例,楼道外的储藏室被改建成了女儿们的运动器械库:弹力球、软飞盘、竹蜻蜓、滑板车、羽毛球,都是些简单小巧随手可玩的东西。春去秋来,寒冬酷暑,我们带着她们远足、游泳、野餐,领略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用我们的身体、感官、心灵与之交流。无论如何,运动将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作者介绍:陈晓莺,留学德国八年,家有大乔小乔两个可爱的女儿。此文原载于《为了孩子》杂志2014年11a期。

毛豆妈,北师大教育硕士,通晓婴幼儿心理,孩子的性格情商培养,真实知性的邻家妈妈!更多好文点这里!

963
相关阅读
记录,见证两代人成长

父母记录的是孩子的成长,付出中享受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自身的成长,在孩子不断成熟中无疑也表现出现代父母的更加睿智、理性。.

关颖 0 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