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她长的很美,也很心疼她的不易。
我不是喜欢拿明星娱乐八卦,只不过借助大众熟知的形象,更容易产生共鸣。当然对于她的了解仅仅通过媒体,不见得详实,此篇仅仅借助她的故事,引发我们个人的反思。
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她长的很美,也很心疼她的不易。但是,她在访谈节目里经常痛哭流涕,控诉别人。不禁心中叹息:拥有得天独厚美丽的她,却总活在自己“受害者”模式里。
而她最近参加节目《天天向上》,又改往常受害者形象。是那么正能量的一个母亲:工作家庭两不误,一个人带着两儿子,既得当妈,又得当爹。没有抱怨,只有爽朗的笑声。
而就在今年三月份,网传她在《3D封神榜》拍摄期间, 还在剧组大发脾气。每次同场有其他演员在场,她总感到自己受忽视,大发脾气,故意刁难制片,由新加坡返北京开工,不但没有告知剧组,反指责大家不准备好戏给她拍。
向华强叹道:“想不到她到今时今日都这样,变本加厉,死性不改。”向华强表示这个是性格问题。向太对张柏芝深感失望,也决定让她离开剧组,并决定以后永不录用。
刚刚的两个场景中的张柏芝,简直判若两人。一个阳光、坚强充满正能量,一个任性、无理像个神经质。是什么让她反差这么大? 原因其实与她童年经历有关——害怕失去关系,安全感缺乏。
在关系中,她不可爱 是怕被抛弃
她的母亲两次婚姻失败,她与谢霆锋步入婚姻之初,也曾表达:都是单亲家庭中长大,都希望给孩子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童年,却都担心做不好。
可以说,小时候的张柏芝,安全感是不够好的。安全感不好的人有一个表现,就是通过试探,反复印证对方是否爱自己。
被爆出“艳照门”,谢霆锋的不离不弃,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感补充剂。所以,那之后张柏芝甘心息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俨然变身好主妇,好儿媳。
但是,后来发生的“合照门”,偶遇当年将自己陷入艳照门丑闻的主人公陈冠希,两人却“不计前嫌”,在飞机上自拍留念。相信大众已经很难接受了,更是触碰了谢霆锋的地线。用“作”形容张柏芝与陈冠希的合影行为丝毫不为过。
“作”—为了印证对方是否依然爱自己
而”作“的心理机制,是在我哺育我的女儿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的。
女儿出生20几天的时候,老公就出差了,晚上一直都是我自己带,白天她也是一会一吃奶,我的睡眠严重不足,自然影响到了我的情绪,有一天晚上宝宝一会一醒,我确实出现了不耐烦。我想一定表现在了我抱她不够温柔,放她不够轻。我越是想睡一会,宝宝越是老醒。
第二天看着弱小的她,我便反思。那么弱小的生命,需要妈妈全然的爱才能活下来,我却因为宝宝的求助带有情绪,真是不应该,从那时起,我决定,无论自己多么难受的情况下,宝宝的需要我都尽可能满足,我想伴随着这样的想法,我的态度和力度一定变成了温柔的爱抚,我那宝贝再也没有闹过。
我就在回想那一晚:宝贝除了饿以外,是不是就想通过折腾来印证妈妈是否爱她呢?她的反复折腾与大人的”作“是否一样,这是不是正是诱发成人之后缺乏安全感,女孩总是折腾考验男友是否爱她的潜意识呢?
安全感缺乏,就像漏洞的杯子
谢霆锋回应婚变时“如果你现在问我爱不爱那个人,你想不想那个人,我跟你说,我爱我想,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继续走下去。”
而离婚不久,张柏芝就开始指责谢霆锋种种。原因依然是她的安全感不足,自己感知爱和接收爱的容器像漏了洞的杯子,对方的爱多少都不嫌多,因为存不住。
换做一个安全感稍微好些的女人,“艳照门”事件丈夫对自己的不离不弃,可以成为矢志不渝的爱的证据。
而安全感不好,却会不自觉的搜寻别人对自己不够好的信息。而对方对自己稍有忽视,则很有可能歇斯底里。
因此,有些评论员认为张柏芝缺少涵养,分手就罗列丈夫的不是;她在剧组,有同场其他演员在场,就感觉自己被忽视,其实根源还是安全感的问题。
因为从小缺乏无条件的爱,缺少像婴儿一样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所以,无论在婚姻中,还是在工作里。总希望对方给自己如母亲般无条件的,把自己放在最重要位置的那种爱。显然,得不到,因为已不再是孩子。
不相信自己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
张柏芝出道以来,不但要给家人买靓车、购豪宅,还出资帮弟弟开设高级时装店,做生意。不难看出,她一直充当一个付出者、懂事者的角色。
而作为一个生命本来的存在,她的潜意识很可能不觉得自己值得被爱。母亲的两次失败婚姻,也更可能让她潜意识不相信自己拥有幸福的婚姻。
所以,有时候她的“作”,恰恰就是潜意识在作祟。我的一个来访者也曾对我说过:“我发现我的潜意识总是在破坏我跟丈夫的关系。”
表面上,他们缺爱又那么渴望爱。他们也很无奈,百思不得其解:“我那么想好好的享受你的爱,可是我也控制不住为什么总是会做出一些行为来破坏我们的关系”
原因很简单,就是前面反复提到过的——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好的亲密关系。
成长自己,才是幸福之门的钥匙
我本人就是在心理学这条道路上成长自己,收获幸福的。我也是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也极其匮乏。 觉得自己不可爱,不被爱。
比如, 小时候一次奶奶病,姑姑怪我拖累了奶奶。这一句话,曾经在我心里写下的现实是“姑姑不爱我,甚至嫌弃我”。
记忆中总是忽视掉姑姑对我的爱,每次回老家叫我去她家吃饭,我都拒绝。直到我从感受层面重新认识那一幕,我才发现,姑姑只是出于对奶奶的心疼,并且因为自己对奶奶的照顾不够心存内疚,把情绪发泄到我身上。
不知不觉回忆起许多姑姑爱我的往事,比如得知父母要离婚,姑姑哭的泪流满面,就是心疼我,想着没妈的孩子的辛酸;每次回家,姑姑目送我,都是等我走过路的尽头才离开……
我们只是被自己曾经的心理现实所阻碍,阻挡着我们感受不到爱,成长自己,改写童年写下的心理现实,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