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校园暴力事件曝光的越来越多,家长和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一日加大。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识别校园暴力诱因,并且懂得规避这种伤害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如何做的。
校园暴力是什么?
广义上的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暴力犯罪和校园欺凌。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暴力多是狭义上的校园暴力即校园欺凌,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域,由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近年以来的校园暴力事件情节恶劣,令人震惊和气愤。甚至有一些施暴者为了炫耀或者其他原因,还将视频传到网络上,花季少年的这等嚣张和无所谓,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除去这些孩子原本家庭因素带来的个性上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某一些导火线式的情况也会让原本平静的校园变成校园暴力犯罪的场地。
诱因一 嫉妒性报复
案例回放:
1.2015年6月江西永新初中生打人事件。三名初中生对一初中女生进行打骂,脱衣,随后又拍摄裸照上传到网上。
2.2015年6月,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并拍摄裸照,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围,有两女孩还对镜头摆剪刀手。
3.同月,芗城北斗中学7女3男扒光一女生,20多个学生围观。
通过以上几件非常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与我们平常想象中的以男性为主的校园暴力不同,校园暴力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对女性的报复,在女生对女生的暴力中,羞辱性的、夹杂着性侵害的、扒衣摄像以丑化其人格的、或者女生与男生联合起来对被害人施暴的那种恶性暴力所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最近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和受暴者们的年纪趋小化,这也是现在更加令人担心的一个趋势。
社会分化的加剧、离婚率的上升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人口流动导致的家庭碎片化、基于学校规模扩大而产生的陌生感、网络暴力与情色小说的渲染、食品营养水平的提升等,一方面在精神层面移植了成人世界的男女关系,另外一方面还为身体的早熟准备了客观载体。但心理的稚嫩,却难以在思想领域驾驭身体的需求,也难以消解恋爱挫折带来的情感压力,更难以在困惑时得到家长的关怀。
所以,青少年之间存在的嫉妒性情杀,或者由择偶竞争所产生的嫉妒性报复等,往往会导致故意伤害行为。如果说1970~1980年代这类故意伤害经常产生在大学的话,那么现在其已经蔓延到高中、初中和小学了。曾经发生在福建连江县初中女生的“打人”事件,就是留守家庭子女的恶性暴力事件。而云南楚雄某高中发生的情杀事件,就可能导因于3名男生同时喜欢上1名女生。
所以,强化学生的情商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男女两性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中的矛盾与冲突,是治理校园暴力必不可少的内容。
诱因二:歧视他人
一个熟悉的群体,经常会对一个陌生成员的到来产生欺生心理。欺生心理便以暴力方式迫使新来者服从。这种情况在心里不成熟的青少年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在小朋友的世界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与自己不同的孩子的歧视,他们会辱骂单亲家庭的孩子,对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进行嘲笑,甚至穿着对于没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孩子而言,他们这种“歧视行为”,“辱骂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如果在后期没有接受家长对于是非观念的教育和学校正确的引导,这种行为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在成人世界,对新成员的驯服往往以合法但不合情的方式进行。在青少年中,这种驯服往往会简单粗暴:或者撕书、或者身体碰撞、或者语言辱骂、或者恶意中伤、或者群体性殴打、或者迫使受暴者下跪或自抽耳光,这都是常见的施暴方式。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于会发展到投毒,等等。
正因如此,包容性社会建立的基础,应该贯穿于全日制教育的始终。青少年的认知世界,更具弹性,也更易于与异质性个体建立联系。只有让青少年树立起“包容”观念,才能消解对“他群”成员的歧视感。
诱因三:被歧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
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施暴者学生的某一些共同特点,他们的成绩并不好,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在这种遭受歧视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然后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试图反抗这个社会,因此对于同学的欺辱就成为了最好的发泄口。
诱因四:对金钱的错误观念与渴望
金钱类的校园暴力多发生于男性群体对于个人的金钱勒索上。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
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对于金钱的观念,不能一味给孩子钱,让他获取错误的金钱观念,不然,在缺钱的情况下就会容易引起他对于弱势群体的欺辱。
参考:
1.《破解校园暴力之殇》 中国青年报
2.国内校园暴力频发,是因为处罚不力吗? 果壳小组
本文为专题《对校园霸凌Say No!》的第5篇,旨在告诉家长和孩子要懂得识别校园暴力的诱因,从而避免成为受害者,查看本期专题所有文章,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