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许多家长也总是为此而纠结,把主要精力放在盯着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上。
孩子总是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许多家长也总是为此而纠结,把主要精力放在盯着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上。如果换一个角度,不是以成年人的视角,而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孩子的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
人们都熟悉流传已久的“狼来了”的故事:放羊娃有一天在放羊时大声喊“狼来了,救命啊!”山下的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往山上跑,可是连狼的影子也没有。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大家十分生气。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农夫们以为他又在说谎,都不理睬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每当大人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要说的道理是小孩子不能说谎,说谎的孩子没有好下场。确实,说谎是令人厌恶的,诚实是做人的美德。“狼来了”的故事给人以深刻教训,不失为教子经典。
我们成年人习惯了以既定的结论去谴责那个说谎的孩子,以可怕的结果警示现在的孩子。那么对故事中表述的情节,可不可以有另外的诠释呢?如果我们以现代社会儿童权利的视角,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分析“狼来了”这个故事,是不是会发现我们成年人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缺失?我想到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孩子会一个人到山上去放羊? 他是不是还没有具备可以一个人放羊的能力呢?
孩子为什么要喊狼来了,是不是因为他一个人在山上感到很寂寞、孤独?是不是他试图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
孩子是不是出于幼稚的童心,喊狼来了只是觉得这么做很有趣,并没有对说谎进行价值判断能力,还不会预见可能带来的后果?
为什么他喊过2次狼来了,成年人都没有详细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都没有去关注、去安抚、去教育和引导这个孩子?
……
结果孩子的羊被狼咬死了,我们只是在道德层面指责这个孩子,对他的行为做对与错的判断,到最后也没有弄清楚他说谎背后的真实原因。
也就是说,假设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分析他的行为,多问几个为什么,认真思考并回答了这些问题,或许结果与站在成年人立场、单纯地对孩子的行为作道德判断截然不同,或许这个说谎孩子的羊就不会被狼吃掉?
——当然这只是假设。我是想用这个人们熟悉、容易理解的事例来说明以儿童权利视角认识孩子以及孩子的问题有多么重要。
说到儿童权利,很多成年人是陌生的,有的人不以为然,也有人很排斥,觉得小孩子就得听大人的,讲什么儿童权利当父母的就更“玩不转”孩子了。人们习惯于以主观臆断来认识孩子,总是试图用成年人的需求、成年人的权威左右孩子。
许多父母以为,只要是爱孩子就怎么做都可以,而事实上尊重是爱和教育孩子的前提。没有尊重的爱是让人痛苦的爱,没有尊重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那么,尊重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尊重孩子的权利,即“以孩子为本”的视角、把孩子当作独立的权利主体来思考和解决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成年人的呵护和陪伴;孩子贪玩、淘气是孩子发展中的特点不是缺点;孩子不听话、跟大人“对着干”是试图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争取对决定自己事情的参与权。如果父母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很难在与孩子互动中达到和谐,更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于儿童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有几十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用儿童权利视角审视当今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履行对孩子权利的保护职责。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否自觉、是否自愿,无论能否达到保护儿童的目的,在客观上都对孩子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儿童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地行使与维护。
父母们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自我为中心、以凌驾于孩子之上的角度来看孩子的问题,总是对孩子不满意,总有不尽烦恼;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把孩子当作一个权利的主体来看孩子的问题,就会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到孩子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犹如对“狼来了”这一寓言故事的分析,站在不同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认识、取得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