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切行为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源头。
作者/文渊
-01-
小宝快8岁了,妈妈跟我抱怨说这孩子成天玩游戏,不喜欢上学,特胆小,晚上刷牙还得大人跟着,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挑食厉害……问我怎么办,怎么纠正孩子这些问题。
我深叹了口气,是因为我听过小宝很多的故事:
小宝上幼儿园中班了还经常大哭,能哭背过气去,爷爷只能把小宝接回家。有一次爷爷听到小宝跟一个小哥哥说:“我要不想上幼儿园就使劲哭,我爷爷肯定就接我回家了。”爷爷很自豪地告诉别人说他家小宝可聪明了。
上幼儿园时小宝拥有了自己第一部手机。爸爸说:没辙啊,老跟我们抢手机玩,给他买一部吧,也花不了多少钱。
挑食厉害,只吃肉不吃青菜。爷爷得意地对别人说:我家小宝,忒挑,知道肉好吃,吃饭还老要我们喂。(拜托,这是好炫耀的事吗?)
有一次刚吃完饭,小宝想吃方便面,妈妈不让,说:“刚吃饭都没好好吃,不能吃。”孩子嘴一瘪刚要哭,爷爷赶紧过来说:“你干嘛?又要惹孩子哭,嗓子都哭哑了。”然后小宝一口气吃了一袋半的方便面。爷爷高兴地说:“小宝干什么都特倔,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你不让他吃,他得哭得背过气去,这劲以后要使到刀刃上,会是把好刀。”
小宝想去某个地方玩,妈妈却经常吓唬:“别去,那有虫子咬你。”“天黑了,别出去玩了,外面有鬼。”“别坐地上,有蚂蚁咬你。”奶奶经常夸小宝:“我家小宝特乖。”
最近二胎的政策放宽了,朋友问小宝妈准备要二胎不,小宝妈说:“哎,我家小宝不让要,说我要有的话,他就把他踢死,哪敢要啊。”
也常有旁人说:你们也太惯着孩子了。小宝家人异口同声地说:“哎呀,孩子还小嘛,大了就好了。”
-02-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芈月传》,芈姝的儿子公子荡每次犯了错误,做了坏事,芈姝就会说:他还小,懂什么。
还经常把责任都推在别人身上。记得有一次把公子通打伤了,芈姝却笑着说:公子通比荡儿大,居然打不赢荡儿。
芈姝为公子荡也算是呕心沥血,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谋划其太子之位,可是公子荡对她的话永远都是不屑和不耐烦。最终养成了公子荡戾气,自私自大,荒诞不经的性子,最终当了秦武王之后居然被自己举的鼎压死。
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于是以孩子还小为借口让孩子为所欲为,殊不知但孩子很多习惯和规则的建立恰恰是在3岁之前。比如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去公共场合玩需要排队;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等等。
我们俗话的3岁看大,7岁看老,其实也是在说3岁孩子基本习性已经形成。越大,越晚,越难以纠正。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至死亡的综合。”
所以,在3岁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说是事关终生都不为过。 溺爱,是一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会灭掉孩子所有的生命动能。
我知道一个家庭,因为溺爱,这家老大吸毒坐牢,老二啃老,老三成天麻将度日。我还听到这家老二的另一个故事。
老二孩子4岁了,一家三口一直住在父母家做着啃老族。有一天早上,孩子不小心掉水沟里了,孩子奶奶(老二的妈妈)在楼上叫老二快去把孩子从沟里捞出来。南方的冬天很冷,被冻着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老二在玩游戏,不耐烦地说“大冬天冷死了,要去你去。”幸运的是正好有邻居看见,赶紧把孩子从沟里抱了出来,赶快送了回去。这时奶奶也拖着伤痛的脚从楼上下来了,正想开口,只见老二上前甩了孩子一巴掌:“叫你没事去玩水。”孩子咧着嘴大哭了起来。邻居摇摇头离开了。
奶奶当时就坐地上哭吼了起来:“造孽啊,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孽障啊。”
老二出生时就是一个孽障吗?当然不是。老二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很是可爱。这位妈妈在当地却是有名的“护崽”,自己家孩子吃不得一点亏。据说有一次老二抢了别人的零食,在抢的过程中,手臂被对方抓了几条伤痕。老二哭着回去告状,这位妈妈不仅不问原因,直接跑到被抢小孩家门口骂了足足两个小时。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附近的家长都不敢让自己家孩子跟她家几个孩子玩。
她家老大初中刚毕业就出去找活干了,出去了几年赚了一些钱回来给家里盖房子,这位妈妈成天在别人面前炫耀。后来有知情的人忍不住告诉她,老大在外钱来得不干净,让她注意着点。这位妈妈却翻了个白眼说:“什么干净不干净,你有本事也给我弄来。”
-03-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听过大盗陈阿尖的故事,陈阿尖小时候家境贫寒,由母亲拉扯大。幼时,有卖鱼的从他家门口他偷一条鱼藏身后,有卖鸭蛋过,他又偷俩鸭蛋藏胳肢窝,母亲不仅不说他,反而夸他有孝心,从此,陈阿尖就走向了盗窃之路。
最后陈阿尖被捕后判了死刑,在他行刑前母亲到法场,他以要再吃母亲一口奶为名,趁机把母亲的乳头咬了下来。母亲问他怎么这么狠心,陈阿尖说:“如果你在我小时就不让我偷窃,今日也就不会被砍头了。”
这则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确切地在告诉我们,这种没有任何原则和无节制的“溺爱”真的不是爱,而是害。
溺爱其实从字面上理解,溺第一释义就是淹没。溺爱,淹没的爱。一个人的爱如果能把另一个人淹没掉,这不是爱,那是害。养过花的人都知道,水浇太多花会涝死,施肥太多会烧伤根。大自然界是如此,人也是如此,“爱”太过也是会伤人的,这种伤害不同于打骂的伤,它的伤却是润雨细无声的,悄无声息地就把人所有生命动能给灭掉了。一不小心就会沦为家庭和社会的蛀虫。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新闻报道讲到啃老族,不仅不感恩父母反而还对父母大打出手。但如果要追溯源头,多可以找到一个事事包办、溺爱的父母。
-04-
孩子一切行为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源头。
再回到小宝的故事上来,小宝的一切行为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源头。
比如,在小宝上幼儿园大哭时,我们有没有看到他哭背后的原因,有没有真正去看到和共情到孩子。一般孩子在6个月之后就逐渐会习得用哭来控制大人了,所以,做父母的是需要学习看到孩子哭背后的原因,找到源头,孩子才不会总用哭来要挟家长。
最要命的是当孩子用哭来要挟家长时,家长不仅不认识到问题所在,反而还引以自豪,那孩子每次要挟家长时哭得背过气去也是他在一次又一次成功哭闹的经历中积累的经验。
比如小宝爱玩手机,通过爸爸的话,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爸爸回到家以后是否也总是拿着手机玩,很少陪伴小宝。对孩子来说,3—6岁可以说受成年人影响最大,也是模仿家长的高峰期,他们会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如何与人交往。对小宝来说,爸爸喜欢玩手机,不喜欢陪我,手机肯定是一个特别好的东西,我也要玩。结果玩了以后才发现,手机确实很好玩,比一个人玩强多了。因为没有尝试过父母陪伴和游戏的快乐,于是,手机成为小宝获得快乐的首要选择。
比如挑食,为了让小宝不哭,或者多吃一口饭,大家是用尽办法,吃饭成了大人的事,不是我的事。所以我可以跟大人谈条件,让我吃可以,但我只吃肉,不吃青菜。大人只好妥协。
比如胆小,为了让孩子不乱跑,乱动,我们也经常用吓唬孩子的办法,有的孩子要么成了傻大胆(没轻没重到处动),要么就胆小得不得了,什么都不敢去。
……
这一切都是孩子太小吗?都是孩子的问题吗?我看不尽然。如果在孩子上幼儿园哭时我们允许他哭:“哦,好伤心啊,妈妈陪着你,哭一会吧。”让孩子把这个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去了解孩子不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孩子是不是就不会拿哭来要挟大人了?
如果家长回家后自己不经常看手机,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游戏,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联结,游戏也只会是偶尔的消遣,还会沉迷其中吗?
如果在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的时候,给孩子这份自由,让他去探索,而不是吓唬孩子阻止孩子,孩子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疑惑和不信任吗?
所以,别再拿孩子小当借口了。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家长在其中推波助澜的结果,要想孩子做出改变,家长就得先做出改变。否则,一切徒劳。
本文为原创,转载联系微信号:yhzyqcz8(与孩子一起成长) 与孩子一起成长
文渊
致力于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分享育儿经和心理学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