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如何面对“上学堂”的“小儿郎”

小呀么小儿郎,背起那书包上学谈堂……

“小呀么小儿郎,背起那书包上学谈堂……”上学,对孩子来说多是兴奋、好奇,而父母们心情就没那么轻松了。

在幼儿园门前,有几个大班孩子的妈妈,她们都是刚刚为孩子上小学报了名。谈到孩子上学的事,我看到她们表情中流露的难以掩盖的凝重和紧张,也依稀感到她们的心里绷紧了一跟弦,摆出了一副与孩子共同奋斗的架式——

一位看上去颇有点文气,但没考上大学的妈妈,始终对自己这样的结局耿耿于怀。现在,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问她有什么打算,她说:“我早就想好了,跟孩子学他的课本,吃透他学些什么,把住孩子的学习,无论如何也得让他上好小学,考重点中学,为将来上大学大好基础。”

还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太贪玩,上学了,我的办法是约法三章,限制他的活动,多给他布置作业,一定把他的玩心扳过来。”

另一位妈妈刚刚下岗,从她朴素的穿着和憔悴的面容中不难看出她的家庭生活拮据,但还是为孩子择校花了近万元。她说:“家里再困难也得先满足孩子。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好处,该花的就得花,就是节衣缩食我们也心甘情愿。我和他爸文化都不高,这是我们唯一可以为孩子做的了,省得以后后悔。”

学习上帮孩子,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经济上、物质上的支持……是不少即将入学孩子的父母首先考虑的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出父母所希望的好孩子了吗?其实未必。

我觉得,年幼的孩子从家庭、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正规、系统的学习,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他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倡受教育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

作为父母,面对刚刚入学的孩子,如果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想的、做的只是一厢情愿,而没有孩子的认同;如果不了解随着孩子的入学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而只是简单地把上学看作是孩子学习任务的增加……恐怕再好的愿望也难以成为现实。

许多时候,妈妈爸爸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在短期内的确可以“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却难免失之偏颇,有的还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那么,家有新生,当妈妈的应当做些什么呢?

经验告诉我,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而了解、正视由于孩子入学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又是重要的前提。

在活动领域上,无论是对幼儿园的孩子还是散居儿童来说,小学生活都变得丰富多采而更加规范。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有的孩子兴奋、好奇,也有的会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在人际交往上,许多家庭里,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往往是大人围着孩子转,有的常常是孩子说了算。进入小学后,孩子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接触的人和事比以往都会有所增加,不能按照在家里的习惯为人处世。有个孩子上学没几天就“不愿意上学了”,原因是“他们都不听我的”。面对新的团体生活,需要孩子调整自己与人相处的行为和态度,以融入这个集体。

在活动内容上,学前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体的,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也在学习中游戏。上学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学校生活的一切都是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的。固定的上课时间,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这些看似简单的规范对不少孩子来说依然是入学适应中的难题。

在心理上,孩子入学后,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对他们都会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规范有很多是孩子从未经历过的。有的家长过分地强调学校多么多么严格,老师多么多么厉害,学习不好会有多么多么严重的后果……是出于好心,希望孩子一开始就对上学引起重视,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度”,往往容易使孩子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感到心理上有压力。

有一定的压力不是坏事,但心理压力太大了,会影响孩子对学校、对学习、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压力到了承受不了的程度,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存在上述这些变化,父母们面对自己即将入学的孩子,也应当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教育内容上有所改变,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更多好文请点击关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anyingjtjy

830
相关阅读
公办校PK民办校?家长为孩子择校需要量力而行!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大比拼,小编帮你来整理.

热点视频精选 0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