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给宝宝一个神奇的世界,他会更聪明

保持一些神秘,给出一点惊喜,创造一个神奇,或许可以让宝宝更聪明!

    

保持一些神秘,给出一点惊喜,创造一个神奇,或许可以让宝宝更聪明!

这个观点看着有点扯,其实完全不。

“人类天生拥有‘好奇宝宝’的属性,所以当婴儿看到令人惊奇的情境时,他会竭尽所能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这种最原始的好奇心,便是宝宝学习的最初动力。”全球自然科学顶级杂志《科学》这样说,孩子能够识别那些不寻常的现象,并且花更多的注意力在上面,用更多的经验去探索它。

对于小孩子来说,发现给他们带来喜悦,而这种快乐会引领着他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宝宝远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

 “出生还不到一小时,小宝宝就会模仿你,如果看见你伸舌头,他也会伸舌头。尽管之前,他还没有看过任何人的脸,包括自己的小脸。”哇哦,有没有很惊讶?没错,宝宝们出生并不是白纸,他们在出生时就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他们的大脑就像计算机一样早已设定了很多程序,远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比如他们一早就明白了固体没法穿墙而过、踏空会掉下来。

他们有时候还是指导我们学习的榜样,不是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而是通过积极的观察、假设、实验和总结,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还不到1岁,小宝宝已经开始用所有感官武器开始系统分析每一个物体:用手摸、用脚踢、用嘴啃、用耳贴,全力收集这物体的相关信息,有条不紊的在这个物体上做着各种实验。

所以在孩子一两岁时总一刻不停地“搞破坏”?你不用太担心。因为玩具本身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他想知道这些漂亮好玩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成的,想了解玩具里面到底有什么,他们想要研究隐藏在里面的“奥秘”。

22

宝宝天生充满好奇,想要去探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曾经对110名11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过为期三年的实验,观察这些婴儿在面对物体处在令人惊奇的情境中和在正常情境时分别做出的反应。

比如在令人惊奇的情境中,一个物体看起来会漂浮在半空;正常情境中,物体被某物支撑处在半空。

观看了令人惊奇情境的婴儿可以选择继续探索这个物体或是看新的情境。婴儿们都选择了前者,而不是观看新情境(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宝宝的注意力可是很短暂的)。

33

接着研究又发现“吃了一惊”的孩子们开始尝试把那个看似悬浮在半空中的物体重重地摔在地上,来测试它的重力。而这些学习的举动在另外那些观看正常情境的宝宝们身上并没有发现。

所以:婴儿天生充满好奇,“惊奇”会是学习的推手,刺激孩子们去探索。

孩子们会使用自己对于世界的复杂预先认知来探索世界,当事物不是按照正常方式进行,而是出现了一些惊奇,他们会抱以更长的关注时间,投以更多的关注度,然后加倍“研究”。孩子在自己的预期被打破时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0   

(偶尔变个小魔术~~)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

看完这些,我突然想起了儿时的邻居,现在在美国顶级大学当教授的L,原来二十多年前他的妈妈就在无意识地给他创造着那个时代我们眼中的“神奇世界”。

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是我进他家,被墙壁上贴满的恐龙吓到哇哇大哭。因为有一阵他疯狂地迷上了恐龙,于是他的妈妈想尽一切办法把房间周遭弄成侏罗纪、三叠纪时代的氛围,一些恐龙的折纸散落在房间各处,你仿佛置身于原始丛林中。

隔一阵子去他家,又像是进入了太空,天花板上会有各式飞机悬挂着,墙壁上的恐龙早已被宇宙飞船和太空所代替,原来小伙伴对恐龙的兴趣已经全然转移了……总之隔一阵子去他家,就会进入全新的世界!所以那个时候,身边的小男孩都喜欢来他家玩。

他妈妈打造的神奇世界,想必带给了他无限的帮助,保留了他原始最好的好奇和探索欲。只是我是女孩的缘故,对这些无感,要不然应该会很羡慕吧。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觉得无聊,这是脑神经科学家给的中肯建议。在有规律的生活基础上,给予一些变化、惊奇和有趣,那会让孩子们更会思考更聪明。也许我们做不到儿时小伙伴的妈妈那样,但有一些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并不难。

比如在差不多五六个月时,就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躲猫猫的游戏了。当我们用双手蒙上脸时,宝宝会莫名其妙地看着你,当你张开双手重新露出眼睛的时候,他们会被你逗得露出笑容,因为这就是“神奇”。

比如带他们到处走走、各处逛逛,不需要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带他看看所有新奇的东西,把他感兴趣的东西讲给他听。

比如和他一起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儿子最近老喜欢当司机和乘客、让我做售票员,他开着小车先问我买票,然后坐上他自己驾驶的“小火车”出发,如此反复乐此不疲;有时,他也会想要我扮“小红帽”,他自己则是“大灰狼”,要来抓我……这些在他们眼里也都是“特别的”、“神奇的”。

孩子们不仅对这个世界有着比我们所想得更多的知识,而且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去进行一些假设的实验。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给点惊奇,给点不同寻常,都会成为他们学习的绝佳机会。

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关注0~6岁宝宝的智商情商、大脑科学,也分享有关睡眠、喂养,小儿护理,疾病等育儿心得。


808
相关阅读
孩子发脾气、打人,为什么?怎么破?

孩子发脾气、打人等攻击行为实际上和他的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所谓的不听话、骂人打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正常的本能反应。.

妈咪ok 26 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