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
一位网友在我的微博发评论说:“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做父母。父母怎样对我们的,我们就怎样对孩子。想改,但不知道该怎样做。连一块钱的玩具都有说明书,养孩子咋就没个说明书?”
我回复:“这个问题问得好!养孩子的“说明书”确实要有,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必须承认孩子是人不是物,对家长教育行为有不同的反馈,更需要家长的教育智慧去应对。”
这位网友让我推荐几本书,另一位身为教育学博士的网友的说法我非常认同:“推荐‘学习如何做人’的书籍不敢当。只要从读书开始,就有希望。”并进一步指出“学习养育孩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借鉴夫妻双方的成长经验和教训;2、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方法;3、向认真尽职的父母学习;4、做好自己:父母以完整生命教养孩子……”
提问的网友说“如果自己能做好自己该做的,就不愁教小孩了……有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关于做父母的基础教育。近来,习大大多次讲话谈及注重家教,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更是达到空前的程度。然而回顾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家庭教育指导,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重实用、轻基础。养孩子没有建立在法律和研究基础上的权威的“说明书”,所以许多父母角色失范,在履行自身职责、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也就不足为怪了。
父母角色有不同于人的其他社会角色的特点,也有特定的角色规范。从生物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从法律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从教育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犹如当法官要精通法律、当医生要掌握医术一样,父母履行好角色职责不是无师自通的,也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养孩子的“说明书”应当告诉父母如何给孩子良好的遗传基因、从孕育生命开始打好孩子成长的身体基础;告诉父母应当依法履行哪些作为孩子监护人的职责,怎样保护孩子健康生存、科学发展;告诉父母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怎样以提升自我、营造良好家风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注重家教,首先要注重对父母的基础教育。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庭教育的特点不会变,做父母的基本常识必须了解。否则难以有正确的角色定位,难免教育孩子的劲儿使不到点子上,有再好的方法、下再大的功夫,也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是关于父母的教育能力。养孩子的“说明书”更多的是知识、是规范,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还必须把知识灵活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能力。因为知识是他人经验的积累,能力是自身经验的积累,是能胜任家庭教育任务的主观条件。决定教育效果的不是运用了什么教育方法,而是分析和解决家庭教育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育能力体现父母的教育智慧,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能力等等。不断提升教育能力,才能在应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和影响孩子的各种外部因素时举一反三、“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依赖“说明书”照方吃药、照猫画虎。
三是关于父母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发生在家庭私域的教育活动,再好的国家政策、再给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再详尽的“说明书”,都必须通过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父母发挥作用,必须融于个体家庭生活和亲子互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而且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法而无定法”,当同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作用于不同的孩子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反馈。只有通过父母不断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潜能,才能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更理性、教育行为更具效能。
前述教育学博士网友的回复,实际上是给出了父母自我教育的路径:学习。这个学习应当是广义的,包括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在实践中学习,享受“成长”的乐趣;多渠道学习,善于把握先进理念和方法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才能悟出教育孩子的真谛,与养孩子的“说明书”相得益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更多好文请点击关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anyingjt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