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给孩子满满幸福感,这种形式很重要

孩子也好,大人也罢,被关爱着、在意着幸福感总是多了几成。

1

刚来北京时,我认识了正谈婚论嫁的作者M,很聊得来。

突然有一天,M说她可能结不成了。我问为什么,她说男朋友和准公婆都不想办婚礼,嫌太麻烦,觉得有那铺张浪费的钱,不如两个人出去旅游一圈。

因为一个婚礼,就要分手,根源是不是不够爱?

M解释道:“看起来只是因为一个婚礼,却牵扯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比如我看电影喜欢去电影院,但男朋友认为在家用电脑看就很好;比如我喝红茶一定用紫砂壶泡,而他无论喝什么茶,都用自己的保温杯泡;比如我老家过年,大年初一一定早早起来,去长辈家拜年,男朋友却认为这是封建恶习……我所有对生活的敬畏,在他眼里都成了装13,包括婚礼。可是一生只结一次婚,我全心去准备有什么错?”

当时,我对生活的细节并不如现在这般讲究,所以对于她的执着并不能感同身受。而今,十年过去,我真心为她说过的话鼓掌:手捧鲜花,在亲朋好友面前宣布“我要结婚了”,是一件多美好的事!这样的浪漫与庄重,这样的心境与投入,错过了,就是一生一世。

柴米油盐的世俗,多半是一个今天跟着一个明天,反反复复,没有太多起伏和变化。我们需要一定的仪式感,让日常变得不那么一样。

这种感觉,就像食物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可以做成很美的样子,愉悦了身心,满足了味蕾;衣服不仅用来遮羞,还能体现出女性的曲线玲珑以及男性的阳刚;婚礼不是办给别人看的,它寄托了女孩的公主梦想,更表明了一个女孩子和你一起面对未来的决心:从此,我将告别原生家庭的娇生惯养,甘愿和你一起幸福、一起吃苦;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决绝分手的M,虽然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失恋痛苦,但最终找到了那个可以和她一起去茶馆喝茶、去电影院看大片、去教堂举行婚礼、去茶餐厅吃甜品的真命天子。

2

上周四,带喆同学去迷你世界体验不同的角色扮演。因为去的比较早,赶上了第一批消防员模拟实战,虽然他在同组小朋友里面算年龄小的,但穿上消防员的制服后,整个过程都很配合。

当所有的“火”都被灭掉,小朋友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喆同学很兴奋地跟我说:“妈妈!妈妈!我是消防员,看我把火都灭了!”

医生体验喆同学也很投入,当天下午回来,就让爷爷假装休克,自己给他进行心脏按压急救。

当天,喆同学体验了五个角色,消防员、医生、牙医、考古学家和建筑工人。建筑工人体验总共有七八个孩子参加,工作人员觉得麻烦,没给孩子们穿工作服。结果,整个拆墙、搬运过程,小朋友们合作意识和之前相比都大相径庭,尤其是年龄小的小朋友,基本是各自为营,完全没有融入体验。

一件工服,竟然会给孩子带这么大的心理暗示:当他们穿上消防员的衣服,就觉得自己就是消防员;当他们穿上白大褂,就觉得自己变成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开使;当他们穿上海军服,感觉自己真成了神气的哨兵……

一件衣服,给他们带来了仪式感,暗示他们已和过去的角色告别,从此时此刻开始,要认真扮演好现在的角色。

周日,带喆同学参观安徒生魔法乐园,大部分小朋友都穿着日常衣服。但有两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身着盛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鹤立鸡群。其中一个小姑娘,一边雀跃着走路,一边问妈妈:“妈妈,今天我是不是小公主啊?”妈妈笑着答:“当然是,你天天都是妈妈的公主啊!”

女儿当然都是妈妈心中最美的公主,可当孩子穿上盛装,公主的概念更清晰——孩子,更容易因为仪式感的代入,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直至和当时的身份达到最佳融和,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都可以迅速提升。

22

3

喆同学一岁时,我们第一次带他去海边,至今,他对吹着海风吃着蛋糕的生日记忆犹新。

孩子也好,大人也罢,被关爱着、在意着幸福感总是多了几成。

前同事刚买了房子,接妈妈来北京,当时她的日子并不宽裕,但为了让父母亲体验一下自助餐,咬咬牙带他们去吃金钱豹。四个人,吃了一千多块,是母亲在镇上做工一个半月的收入。但那一餐的体验,是一辈子没出过县城的母亲吃过的最奢侈的晚餐,这已经足够。

很多人觉得仪式感太过表象,是给别人看的——这样的“仪式感”,只是流于形式,对外在影响的追求远大于内心需求,所有呈现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和评价,自然觉得累。真正的仪式感,从来都是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为核心,无须观众,更不用他人来赞美和证明。

许知远在《祖国的陌生人》一书中说:我们是个喜好形式感、却很少有仪式感的社会。形式感要求你和别人一致,你根据别人而调整自己,而仪式感则试图唤醒个人内心沉睡的一些情绪,你自发调整自己。

从小去培养孩子的仪式感,或者起码不去破坏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仪式感,不仅让孩子经营生活情趣的能力加强,更有助于他们在情感、事业上如鱼得水。毕竟,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愿意放弃精致而选择粗砺。

如果文章开头的故事中,M的前男友懂得尊重女朋友对仪式感的追求,或许就不会错失一段爱情。

闫涵,母婴行业资深从业者,育婴师、蒙台梭利 育儿践行者,媒体策划,用亲历经验让您的育儿少走弯路。本文为闫涵妈妈原创,版权归闫涵妈妈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闫涵妈妈(微信号:yanhanmama2016)授权。

转载请联系作者,关注请戳二维码

闫涵妈妈

746
相关阅读
为什么很多国外孩子四五岁还穿尿不湿?

Q:国外很多孩子四五岁还穿着纸尿裤呢?人家咋不着急如厕训练? Q:开始如厕训练,可以给宝宝穿“拉拉裤”吗? Q:宝宝拒绝把尿或拒绝在小便盆上便便怎么办? Q:沮丧!宝宝明明已经能够自己上厕所了,怎么又尿床了?.

毛豆妈-益智学堂 27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