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这回事,就像个旅程一样,时高时低,常常出乎预期,面对想像之外的发展与转折,似乎也是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功课。
作者:北欧四季妈妈,定居在芬兰11年,曾出版《设计让世界看见芬兰》和《北欧四季透明笔记》两书。在她的日记里,除了分享芬兰的创意人文与设计生活,还有记录三岁儿子阿雷的生活和感触。
孩子上幼儿园的前五天,我几乎都在一旁陪伴。
一开始每日两小时的分离时间,他一点也不想念爸妈,而我难得有清静时光,忍不住希望再久一点,好做更多事。然而,在他回家的那一刻,我们总是要给彼此一个好大的拥抱与亲吻。
短暂的分离让我们母子各有所得,也更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整个「适应」过程的高低起伏,让我不断学习如何陪伴孩子走这人生的一大步,如何让幼儿园,成為他白天另一个「安心的家」 。
【第一天】用孩子熟悉的事物引导他
一到幼儿园,就看到一群小朋友坐在木屋的露台上喝水,阿雷害羞地转身想离开,老师很有经验地马上叫阿杜带他去看上週一起採的莓子丛,两个小男生开心地跑过去。用小孩熟悉的事物来引导他,果然有效!
现场还有另外几个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小孩,家长都跟在孩子旁边走动,老师也邀我跟在阿雷后面,我说不用,能不跟最好,我信任老师能带好他。当然,老师的作法也是有道理的喔,他们一直强调,家长比孩子还需要适应,要家长跟在后面看,其实是希望让家长们能放心啊!
【第二天】信任感,来自家庭
这天他一到幼儿园,就直接冲去玩三轮车,和老师玩得很开心,我站在远远的地方看著,老师走来对我说:「他适应得超好,妳要不要离开一下再回来接他?」另一个老师则说: 「他真是很容易信任大人的孩子啊,很有安全感,一定是因為过去两年多都在家裡由爸妈照顾的关係。」
听到这句话,我很开心,让我看见自己花两年九个月的时间当全职妈妈的价值,至少让孩子在家中,成為一个有安全感、容易信赖人的孩子,这,将是他社交新生活的起步基础。 离开前,老师说:「他适应得很好,明天起妈妈不用再跟囉!」因為他从头到尾都没找妈妈啊!
【第三天】妈妈也上幼儿园?
前一天晚上才答应可以自己留在幼儿园,早上一起床又不肯去,一定要爸爸或妈妈陪,小孩难免会反反覆覆,所以我又跟去了。 结果一到园裡,他就自己跑去玩,我依照老师说的方法,离开前跟孩子说再见,结果孩子玩到根本没空理我,因為很快就要接他回家,老师安排我进屋等待。
坐在佈置美好的沙发裡看书,手上拿著一堆芬兰华德福杂誌吸收新知,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在上幼儿园,只是和小朋友们不同组! 午餐时间快到时,两个小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屋帮忙佈置餐桌、摆设碗盘、上菜,我趁孩子们未进屋用餐前,从侧门离开,还给他们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
【第四天】孩子的安全感哪裡来?
到了幼儿园,阿雷一开始没看到熟悉的盖亚老师,就退缩了,可见他入园初期,会先认定一个成人并因此有安全感,盖亚老师一出现,他马上高兴的说「妳在这裡!」然后就不需要妈妈了。
老师说:「他年纪还小,会对陌生人或新环境害羞是自然的现象,最重要的是,他有兴趣认识新环境,又能信赖人!」 老师总是这样,接纳孩子当时年纪自然的反应,又总是正面的看待孩子。孩子们进屋用餐前,我听到好几个人在喊他,他突然哭著问「妈妈在哪裡?」,我故意躲在另一角不过去,老师也很厉害,几秒内就安抚下来,做父母的,总要会放手,孩子才能成长。
【第五天】孩子独立了?
这一天换孩子的爸带他去,爸爸回报,跟他说再见时,他居然回答:「阿雷是大小孩了!阿雷可以自己一个人留在幼儿园!」
我听了真是感动,哪怕小小孩的情绪还会因状况而有不同反应,然而能够在没有哭泣、没有分离焦虑的情况下,自然适应没有爸妈在身边的短暂时光,真的很棒呢!这也表示,他正好到了适合进幼儿园的年纪,而这渐进适应的方式,既尊重家长,也尊重孩子的步调。 没想到的是,原来所谓的「适应」,还会来个「大逆转」。
【两周后】当新鲜感消失时,终于哭了
前十天的幼儿园都非常顺利,其中一天他午睡时甚至睡著了,表示足够放鬆又有安全感。到了第十一天,大概「蜜月期」已过,开始不太愿意自己留在那裡,去幼儿园的路上一直问爸爸:「你会来吗?」「妈妈在哪裡?」「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办公室吗?」
第十三天终於「破功」,哭著不肯让爸爸离开,爸爸一定要上班,只好交给老师哭著抱进去。我狐疑著,為什麼本来适应得好好的,又突然抗拒起来呢,大概就是有经验的朋友说的,「新鲜感没了!开始理解到这是每天既定的事实。」
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说,刚上幼儿园的过渡期,小孩都是反反覆覆的,一开始就很适应的孩子,有可能在两週左右失去新鲜感而不想去:「有哭一下也好,毕竟这本来就是需要适应的过程,曾见过完全没反应的孩子,好几个月后才突然反应,或是压抑在心中,反而不好。」
对我而言,倒是没有任何适应问题,看到幼儿园环境好,他也适应得不错,我就放心了。一旦重新拥有属於自己的时光,就会发现这样的时光非常必须。早上能有时间供自己挥洒,他回来后我更有耐心爱心好好陪伴他。 虽然妈妈很「放得下」,然而直接面对孩子「害怕分离」的哭声时,还是不容易的。
「一起适应」的功课
在他的适应期中,有一回我带他去幼儿园,当场他快哭时,我一时不忍心地抱了又抱,努力安抚,结果越安抚越糟,在母子连心的情绪下,我完全忘记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孩子未哭前离开现场!
当盖亚老师过来把他抱走时,他边哭边喊「妈妈,再抱我一次!」我说「好!」,但是老师听不懂我们的中文对话,就把他抱开了,他张开双手对著我狂哭,為了做到「承诺」,我只好跟进去问老师可否再抱他一次,结果只让他更紧抓我不肯鬆手,最后仍以「孩子大哭,妈妈转身离去」收场。
回到家后,我的心吊在那裡无法「安心」。因為那「分离画面」让我心疼,也知道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还好老师贴心,半小时后就特别传来一个简讯: 「阿雷只哭了一下下, 现在跟我在厨房裡,我準备午餐,他吃麵包。」这样的简讯让我安心,打从心底感谢老师们的体贴。
当天去接孩子的时候,另一位老师告诉我:「最好在孩子未哭之前赶紧交给老师,孩子的情绪就会稳下来,如果家长一直不捨,顺著孩子的意愿抱不停,孩子会更难放手。」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其实我也知道啊!一向自认為放得下,也可以接受孩子的哭声,没想到一瞬间的情绪没放下就「破功」,造就一幅「难捨难分」的画面,反而让孩子哭更久。 我向老师道歉,抱歉造成她们的麻烦,同时也感谢她们特地传简讯安我的心。
「别客气!安抚孩子与放手之间,那条线是很难拿捏的,我们都是母亲,可以了解母亲的心情。」
孩子和妈妈轮番破功,对他是一个新阶段的学习,对我而言也是放手的功课。
还好,离别的眼泪只持续几天,一週内孩子就不再哭泣,有能力挥手跟爸妈说再见。
原来,适应这回事,就像个旅程一样,时高时低,常常出乎预期,面对想像之外的发展与转折,似乎也是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功课。每个孩子适应的方式与时间长短都不同,只要有耐心顺应孩子的性情,陪伴他一起走,接受他所有自然的反应,并相信他的能力,终会走到一个适应的平衡点上。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大步,我们,一起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