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等待花开

一位父亲的教育反思

暑假逼近,不少朋友和同事渐渐焦躁起来,开始思考: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孩子该怎么安排?

对于我,这样的焦虑已经开始远离:不是因为焦虑真的消失,而是有了解决方案。两个月中,有大半时间,孩子将在各种暑期班中鏖战,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程。另外的假期,则会在篮球夏令营、旅游中度过。

此前的假期,我会跟大多数低龄孩子的家长一样,除了安全和饮食,几乎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孩子快乐,我也轻松。没想到,孩子进入初中后,后果很严重。

刚进初中,第一次考数学,孩子考了28分,年平均成绩40来分。开学前的家长会上,校方多次提醒我们: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学习习惯;但作为父母,看到垂头丧气的孩子,信心也饱受打击。然而,这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学习强度大幅增加,除了每周一考之外,难度也开始爬升。很快,充当课外辅导员的我们,在那些题目面前败下阵来,特别是数学。看着孩子愁眉苦脸、深夜鏖战时的疲惫,我便开始制定策略:先请一对一教师辅导,再与同学家长结对子组成互助小组,同时自学数学,以备不时之需。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数学开始渐渐稳定。

这一过程充满了焦虑和不解。焦虑的是,突然增加的难度让孩子和家长手足无措,看着节节走低的分数,家长的信心迅速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衰减,然而,不少同学的捷报频传,让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孩子的智商和接受能力有问题?不解的是,面对如此密集的测试、排名和难题,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进入初中的第一年,有无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伴随焦虑情绪的还有失落。在小学里,虽不说每次考试都90分以上,总体上成绩差强人意。记得校方曾讲过收-放-收的节奏安排,也谈过通过强度锻造习惯和态度的必要性,但初中与小学如此强烈的反差,依然让不少孩子和家长方寸大乱。那一段日子,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和意愿都暴露出不少问题,而我们,则常常脾气失控,焦躁不安。和谐的亲子关系同小学一同远去。

每天回家,孩子沉默不语,关于学校发生的事情一概不提,他自动关上了沟通的闸门。而我则是板着面孔,生硬地询问作业、监督、辅导和签名。第一次期中考试,不出所料,在中下水准。那一刻,我自认为数月来的努力和付出打了水漂,于是大发雷霆,孩子除了泪光闪闪,依然寡言。

孩子的反应是父母行为的投射。冷静下来之后,我陷入了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我发现,并非孩子不努力,而是我们所施加的压力,让孩子失去了改变的动机。在家长的焦虑、指责和愤怒中,孩子只能被担忧、沮丧、恐惧所笼罩,而有些贪玩、自由的孩子,则更加难以适应。作为家长,如果感受不到孩子挣扎和苦恼的内心,又不能平等地进行沟通,反而施以更大的压力,怎能看到孩子做过的努力、取得的点滴进步?

成绩不过是情绪、态度和习惯的结果。我意识到,当我将注意力聚焦于成绩时,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心智的成长。成绩优秀风光一时,心智培养影响一生。此前我和孩子之间糟糕的互动模式,才是阻碍他成长的巨石。

改变总是始于行动。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则:不指责、不打骂。在考试不好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解决问题,将能力和态度分开是较好的选择。难题和偏题,做不出来没关系,如果计算错误,则需要切实的改进措施。考好的时候,孩子则渴望鼓励和赞扬。同时,交流机制不可或缺,从下半学期开始,每个周末早上与孩子一起出去吃汤包,成了父子俩的固定节目。一边吃,一边聊天,我突然发现,孩子知道的其实很多,口才也不错。慢慢地,孩子话也多起来了,信任和欢笑重新回到了孩子身上。

 一年倏忽过去。孩子长高了,声音变粗了,嘴角隐约还有小胡子。我有些不适应。对过去一年的那些经历,孩子遗忘得很快,而我却无法释怀。孩子六年学画画的习作,被他妈悄悄地收了起来,练了五年的大提琴在床脚蒙灰,而书架上那些论亲子教育的畅销书则被我打包全部处理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学校概莫能外。考试、排名、分级......一整套学习竞争系统高速运转着,将孩子和家长都卷入其中。谁还有耐心静候孩子的自然生长?必须现实点。

家长必须学会微妙的平衡:在学校和个人之间,在挫折和激励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家长还必须牢记:你的孩子只是学校一时的学生,却是你一生的孩子。面对一个猴急的时代,家长更需要有耐心、爱与责任,等待孩子渐渐绽放。

在茂密的森林里,那些高大茂盛的树木通常都是接受阳光和雨露最多的树木,而匍匐在它们脚下的则是低矮畸形的阴生植物。这与孩子培养何其相似:当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和赞美,孩子便如红杉一般,高耸入云;而如果吝于爱的表达,只有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便如沙漠中的植物,生命力和激情会渐渐衰退。
 

890
相关阅读
我懂你的焦虑

我懂,也希望你懂.

吴晓波 0 900